第一百三十四章 推演(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軍駐紮之地,乃是位於山西與山西接壤的呂梁縣,臨時大營依山傍水,雖算不得上好紮營之地,但倉促之下選擇,倒也還算不錯。
紮營這道程式,在勇衛營已經開展過不知道多少次,一切的一切,早已是形成慣例,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中軍帥帳之中,那一副大明乾坤圖依舊是高高懸掛,亦是早已徹底佔據李修整個視野。
距離陝西可謂只有咫尺之遙,就不過百餘里距離的延安府,就有大股叛軍肆掠,可李修的注意力,自始至終,都未曾有太多放在那些所謂的賊軍之上。
一如往常,目光再次定格在京城以北的薊州鎮之上。
儘管他未曾親身去過薊鎮,去過邊關,但現在,他已然可以在腦海裡模擬出薊鎮的每一處城關,每一處要地!
歷史上後金那條破關而入的路線,李修更是爛熟於心。
對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李修已經不知道在腦海裡推演了多少次。
也正是如此,李修的期望,亦也是越來越低。
在最開始,他是有想將歷史改寫,甚至斷絕後金繞路入關的可能性。
而想要這樣,那就必須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大明,要對蒙古各部,有極大的影響。
蒙古不定,努爾哈赤縱使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冒著後路被斷的危險,繞路破關。
可顯然,在這數月時間裡,隨著皇太極對蒙古的征伐,原本在大明與後金之間搖擺不定的部落一個個被後金平定,而大明朝堂卻因天子駕崩,新天子登基,黨爭不休而毫無作為,這一點的可能性,已經趨於無!
可以說,至如今,後金繞道蒙古,征伐大明的前期戰略準備,已然基本完成。
李修的期望,自然就此破滅。
而若無法斷絕敵寇入侵的可能,那,正常情況下,要做的,自然是禦敵於國門之外。
大明九邊,本就是為防禦邊疆禍患而設立,而如今,縱數大明北疆禍患,自然是後金為首。
如此之下,才有了遼鎮的特殊地位。
當然,若是單純對京師而言,除了遼鎮外,還有薊州鎮與宣府鎮,兩者互為京師咽喉重地,拱衛著京師,護北地安寧。
而這兩者,若是單對後金而言,薊州鎮,無疑是重中之重。
所謂守遼必守薊,便是戚繼光任薊鎮總兵之時,所定下的章程。
而如此說法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一旦有寇自薊鎮入,那便可直接切斷華北與遼東的聯絡,使得遼東之師,瞬間化為孤軍。
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很小,畢竟,大明其他各地大軍也都不是瞎子。
不過,從此也可看出,對困守遼東苦寒之地後金而言,在遼鎮難破的情況下,薊鎮,就是最好的選擇。
這一點,李修自然不會認為朝堂百官,會都看不出來。
而且,還是在自己那一封奏本幾乎將一切論據都訴說清楚的情況下。
只不過讓人無奈的是,縱使事實擺在面前,很多人,也是選擇性忽視,亦或者抱有極大的懷疑審視之態。
更別說,如今的朝堂,自天啟帝駕崩後,就是暗潮湧動,而登基不久的朱由檢,卻根本沒有根基去壓制住這種情況。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種黨爭之中,透過平衡之術,一點一點的累積根基,培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