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舊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哎,牧兒二十六了,都兩個孩子的父親了,還小?”太后緩緩地合上雙眸,“風琴,你說當年哀家是不是真的錯了,如果哀家不因為妒忌,謀害了李念歌的生母,和他舅父,那樣先王臨終前也不會知曉,此刻坐在寶座上的就是我的牧兒。”
“太后,您不要這樣說!”風琴心疼地安慰道,“當年賢妃娘娘獨得先王恩寵,大王子又早夭,三皇子還小,你那樣選擇是無可厚非,只是沒想到先王在臨終之前查到了真相,為了補償竟然將皇位傳給了二王子。”
“這都是命!一步錯,滿盤皆輸。當年要是哀家不去搭理賢妃那個賤人,牧兒是嫡子,王位怎麼輪也輪不到庶子李念歌頭上。牧兒孝順,他寧可捨棄皇位也要保哀家一命。不過......”太后忽然睜開雙眸,冷峻而堅毅的目光令人不寒而慄,“哀家靜默這些年,在朝中為牧兒拉攏人脈,就是期盼著有朝一日牧兒能取而代之,成為西夏大王。”
時間回到先王臨終之前,病入膏肓的大王洞悉當年賢妃夏侯潔與其兄長夏侯宗思勾結南燕叛國一事純屬子虛烏有,氣得他口噴鮮血,趴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而這一切都是王后呼延氏和母家一手策劃的。
大王聞著口中腥甜的血腥味,心如刀絞。賢妃夏侯潔是他畢生最愛的女人,他竟然將她施以酷刑,做成人彘丟入廁所裡,原來這一切的一切全是陰謀。
這件駭人聽聞的賢妃娘娘和夏侯使臣叛國一案發生在李念歌七歲那年。當時李念歌的生母賢妃是大王身邊最得寵的女人,後宮女子加起來也沒有她的恩寵多。
那一年賢妃的哥哥夏侯宗思被封為使臣,前往南燕議和,誰知一個月後竟然傳出夏侯宗思將西夏的軍事機密全部洩露給南燕皇帝,還聯合賢妃要謀害大王。
大王起初不信,但是恰恰在那段敏感時期,在賢妃的寢宮裡搜出了砒霜,和一封與南燕達成交易的書信。信上說,只要殺了西夏王,南燕就許夏侯潔皇后之位。
大王想要召回夏侯宗思問個清楚,起來夏侯宗思竟然違揹他的旨意拒不回國。事實上王后的母家派人追殺夏侯宗思,夏侯宗思下落不陰。
在鐵一般的證據面前,大王被憤怒矇蔽住了心神,一怒之下將賢妃做成了人彘,誅滅夏侯滿門。小小年紀的李念歌遭逢鉅變,大病一場,當時的太后心疼孫子,就讓太醫開了忘憂散,給李念歌服下,讓他將七歲之前的事情統統忘記。李念歌病好以後,太后下旨從今往後李念歌就是大王與王后的嫡長子。
大王一見到李念歌就會想到那不堪的往事,平日裡對他非常冷淡,反而很疼愛李牧。
過了將近十年,一天夏侯宗思忽然出現在夏州城,還帶了能證陰自己清白的人證物證。
“大王!臣當年並沒有叛國,臣妹更加沒有謀害大王,如今真相大白了,臣請求大王將此案昭告天下,還夏侯氏滿門清白!”滿頭白髮的夏侯宗思跪在病入膏肓的大王面前,聲淚俱下地哭訴道,他還不到四十,看起來就像一位久經滄桑的古稀老人。
大王猛烈地咳嗽了一陣,他也想為愛妃昭雪,可此事若按夏侯宗思所言昭告天下,西夏百姓該如何看待他這個大王,被王后和外戚玩弄於鼓掌之間,冤死了議和使臣。
最重要的是李念歌,他現在視王后如生母,若他知道王后就是害死他生母的主謀,他該怎麼辦?
半個月過去了,夏侯宗思見大王沒有為他們昭雪,心裡焦躁不安。大王時日無多,他日李牧即位,他們夏侯家就只能永遠揹負著叛國這個黑鍋了。
他逼不得已,尋了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生生吊死在華裳宮門口,留下了血書,大王若不昭雪,臣哪怕變成厲鬼也要日日糾纏著大王。
大王被嚇得目瞪口呆,立刻羈押了首犯王后呼延氏。李念歌和李牧得知母后被囚禁紛紛跑到父王面前求情。大王卻只召見了李牧,告訴李牧事情的來龍去脈。
當時,滿朝文武都知道李牧是內定的儲君。
大王給了李牧兩條路,一,處死王后。誅滅呼延氏滿門,昭雪夏侯氏舊案,李牧還是儲君。二。這一切可以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王后依舊是王后,呼延氏依舊顯赫,夏侯氏還是叛臣,但必須將王位讓給李念歌。
李牧當時只有十五歲,還是個心思單純的孩子,他哪知道該如何抉擇,他第一反應先要保住母親的性命。況且這件事本來就是母后不對,是母后害得王兄幼年喪母,害得夏侯家揹負著通敵叛國的罵名,把王位讓給王兄也算給他一個補償。
“父王,牧兒選擇後者!”李牧跪下給父王磕了幾個響頭,“王兄天資聰穎,能力與兒臣不分伯仲,請父王將王位傳給王兄,兒臣今後定會竭盡心力輔助王兄冶理好西夏。母后犯下大錯,請父王看在夫妻情分上饒母后一命,牧兒感激不盡!”
在病榻上的大王滿意地點點頭。當夜大王改了遺詔立李念歌為儲君,一個時辰後大王崩逝於華裳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