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王城新貌(第2/2頁)
章節報錯
本來他也帶著葉還有小女巫等人來捧個場嚐個新鮮,但沒想到會引起如此轟動,因此他不得不讓人趕緊去通知禁軍前來維持秩序。
而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這兩家餐館一直都賓客盈門,每天中午晚上都有大量的人慕名而來就餐,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王城民眾圍觀,雖然吃不起,但可以流流口水聞聞味道。
而商業街這種奇特的經營方式,也在迅速的改變所有人的認知觀。
這裡的弓箭武器、鹽、酒、皮具、染布、工具、彩陶、斗笠等各種特色商品,一直都是所有部落熱衷追捧的東西。
相對於河對岸拱火族附近的綜合交易市場,商業街顯得更具特色,商品更加精美和有吸引力。
而商業街的開業,也預示著整個王城規劃建設的全面完成。
東北的軍營、西北的倉庫、西南的生活區、東南的商業區,以四條王城大道為界,將王城劃分成為了特色鮮明的四個不同區域,再加上最中央的王宮核心區,共同構成了整個王城主城。
王城四周,以四條輻射出去的王城大道為界,分別延伸出去三到五里,然後構成了郊區定居點和大片農田。
而最繁華熱鬧的無疑還是王宮北門大道為中軸,直通跨河大橋形成的一條直達季蒼河北岸拱火族聚集區的主幹道。
在拱火族河灘,北門大道和巴拱大道相連。
然後和新修的河堤、碼頭、造船廠等一起構成了一個嶄新的格局。
寬闊筆直的大道,整齊的行道樹、高聳的河堤,飛架的橋樑,整日叮叮噹噹忙碌的造船廠,整個季蒼河兩岸幾乎再也看不出絲毫當初原始的河灘模樣。
若是一年前有人來過,眼下再來,絕對有一種恍然若夢的隔世感,就好像突然來到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一般。
就像當初有窮族大巫兩年沒來,突然看到拱火盆地崛起的王城一樣。
但這一年的變化似乎更大。
……
造船廠開始進入了瘋狂模式。
同時開工的幾條木船因為大小不同,因此建造速度也完全不同。
四月中旬,三條小船陸續完工。
其中兩條單體木船,一條雙體木船。
小船基本上都只能作為漁船使用,因此要求不高,不過為了讓工匠和學徒們更好的學習處理木船的工藝,所有環節都還是非常嚴格,特別是防漏和防水處理,都必須做到十分嚴格。
這三條小船都用桐油內外仔細塗刷過三遍,等到完全晾乾之後才一起下水。
王城民眾已經幾年沒有看到新船了,因此這三條小船的建成還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無數人爭先恐後跑到造船廠附近的河灘碼頭圍觀三條船的下水儀式,歡呼雀躍慶祝終於又有了新船。
而這三條小船隻不過是開胃小菜,很快就被兩百文錢一艘的價格賣給了拱火族、羽公族和烏族,同時徐晨宣佈,造船廠開始接受各部落的漁船訂單。
相對於交通往來的木船,平日用於捕魚維持食物來源的漁船顯然實用性更高。
兩百文錢相當於購買一輛板車的價格,雖然不算便宜,但也絕對不能算貴。
實際上在徐晨看來,當前大部分部落也只買得起小船。
乘坐十人以上的中型木船的價格少說也要翻三倍,至於二十人三十人規模的大船,基本上除開烏族、巴族、刺叉族這些有礦有資源有技術的狗大戶部落之外,其他部落根本就買不起。
因此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大中型木船其實都只能以國家的名義建造,然後以公共福利的方式投入使用,要不就是租或者送,不然無法推廣。
不過徐晨大規模提升造船規模並非僅僅只為了改善巴國各部落之間的交通狀況和貨物人員交流,而是為了更遠距離的開拓。
四月底,兩條中型木船建造完成順利下水。
這是一條十五到二十人級別的中型木船,下水適航成功之後,其中一條被徐晨贈送給了羽公族,這是他當初就已經許諾的事情,另一條則被送給了刺叉族。
因為刺叉族所處的大湖環境複雜,迫切需要船舶來加強大湖沿岸各部落之間的聯絡和來往。
而這兩條船的投入使用,將極大緩解羽公族和刺叉族兩族對於平日水路交通的巨大壓力。
特別是羽公族,來往王城必須要過烏龍江,木筏完全不能滿足需求,無論是安全性還是實用性,都太過低階和簡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