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醃菜氏(第1/2頁)
章節報錯
巴族雖然暫時擺脫了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困窘,但絕對算不上豐衣足食,僅僅只是滿足最基本的溫飽不餓肚子而已。
隨著部落人口越來越多,肉食供應也並不能保證人人都能每天吃到。
尤其是隨著鹽的出現,儲備的大量麥豆糧食就漸漸成為了主糧,而肉食開始成為了輔食,加上冬春捕獵困難,吃飯的時候,每人能夠分到一勺肉糜湯汁就算滿足。
而在強大的勞動量下,雖然充足的鹽分能夠保證身體電解質平衡,但若是沒有充足的肉食補充,熱量消耗就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補充。
但沒有油水的糧食吃的再多都感覺吃不飽。
因此吃的植物類糧食越多,人體對肉食的渴望也就越明顯。
臘魚臘肉這種鹹香兼顧的肉食,就是所有人公認最好吃的食物,尤其是用臘肉燉煮幹蘑菇和木耳等山貨,光是氣味都能讓人慾罷不能,每次陶罐陶鍋都能被人用水涮好幾遍喝湯才罷休。
徐晨說的醃菜竟然和鹹魚臘肉味道一樣好吃,瞬間所有人都站不穩了,尤其是一群女人,很多都嚷嚷著提著藤筐揹簍,就要出門去採集野菜。
眼下已經一月底,河灘上繁花似錦野草嫩綠,山坡丘陵之中,各種植物也都開始開花發芽,正是一年中野菜最為鮮嫩可口之時。
往年,剛剛開春女人們就會每天早出晚歸大量採集野菜補充食物,但今年明顯反應很遲鈍,基本上沒有人專門幹這個,大家都有小組分配的農田需要照顧。
農田的收穫巨大,給部落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因此不用母巴和阿母反覆提醒,所有的女人每天都很自覺的去各自小組負責的農田巡邏除草,驅趕野獸和鳥雀。
偶爾遇到鮮嫩的野菜,她們也會順路採摘一些帶回來,做一些菜湯菜羹作為食物補充,但就像憶苦思甜一樣,野菜的味道和麥豆糧食比起來,那完全不一樣,沒有人會想著天天去吃,因為大部分野菜實際上味道並不好,苦澀者居多,以前要吃是因為要活命,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急切的需求了。
不過就像徐晨所說,春天的確是各種野菜最為鮮嫩的時候。
不管脆嫩也好,苦澀也好,若是能儲存下來放在秋冬時節沒有菜蔬瓜果的時節,那必然也是一道難得的美味,更何況用鹽醃製之後還能和鹹魚臘肉一樣美味,那就更加不能視而不見了。
於是兩個大院的女人,幾乎都成群結隊出門採集野菜去了,徐晨也感覺到有些口水滴答。
醃菜、鹹菜、泡菜、酸菜、醬菜,實際上都是利用鹽進行醃漬處理可以長時間儲存的菜餚。
這些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必須要有鹽才行。
因為處理方法略微不同,因此種類繁多,味道也五花八門豐富無比,有些人一日三頓吃都不膩,或者說一天不吃就感覺不得勁。
徐晨也是,穿越前特別喜歡吃泡菜,特別是老媽泡的豆角和辣椒,清脆爽口,酸辣適中,只可惜上了大學之後,幾乎就沒怎麼吃過了,一年到頭在家呆不了幾天,參加工作之後,老媽的泡菜,更是隻在夢裡出現過。
而穿越之後,泡菜,完全就像神話故事裡的神仙食物一樣,彷彿隔了幾個世界的距離,可想而不可及。
以前部落沒鹽,最多可以晾曬一些乾菜,但那時生活窘迫,糧食奇缺,每天都能吃個半飽就算故母神保佑,又何來精力和時間將野菜晾曬成為乾菜。
不過眼下一切條件都成熟了。
各種大大小小的陶器陶罐琳琅滿目,鹽也開始充裕,糧食富足到幾乎不需要採集野菜充飢的地步,而且部落的女人除開照顧家庭農田和紡紗織布之外,已經無需整天忙碌尋找糧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這些事情,為秋冬儲備更多豐富的食物,補充和調劑飲食生活。
接下來的幾天,部落兩個家族的女人整天早出晚歸,挖掘和採集回來大量鮮嫩的野菜。
有薺菜、婆婆丁、刺芽、馬齒莧等徐晨小時候也吃過的野菜,但更多的卻是這個時代獨有的後世已經滅絕的品種,而且這些野菜都長的非常鮮嫩。
當然,若是光用來和麥豆煮成菜粥做成菜餅,美味絕對說不上好,只能說能吃,可以飽肚子,而且吃多了腸胃油水刮的厲害,每個人都是滿臉菜色。
部落的女人都不會製作醃菜鹹菜,因此徐晨自然只能再次進階成為原始版家庭主婦,點開這項新的技能,轉職成為醃菜氏,開始手把手教一群女人學習處理醃製野菜。
先將採摘回來的野菜簡單分類清理掉老葉枯草,然後在水渠之中淘洗乾淨,用藤匾攤開晾曬,藤匾不夠就直接扎才成小把掛在晾曬麻皮和魚肉的木架上風乾。
等到晾曬到表面開始微微打蔫的時候,就放在陶盆之中撒上鹽粒用手揉搓一遍,放置半天等到醃漬出水之後,用手擠幹水分直接入壇,蓋上蓋子用陶泥封口,放到房間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