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制度從集體農莊到村組分片,再到包產到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徐晨還無法一步做到私有化進入小農經濟模式,但先劃分小組,在部落和家族內部逐漸形成一種分片包乾的模式,隨著以後農耕和各種行業慢慢成型擴大,分工越來越明確之後,分田到組也不是不可能。

有了分田到組,若是能夠完成固定夫妻制度的確立,那麼分田到戶也就不是問題了。

私有化雖然有很多弊端,但在很長的時間內,卻是刺激生產力發展的最好方法,遠比吃大鍋飯更加具有競爭力。

不過公有制和私有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制度,對社會結構的衝擊不言而喻。

在這些習慣於集體大家庭生活的原始人來說,沒有很長時間的發展和適應,不可能完全實現。

但徐晨還是會努力去推動私有化的發展。

畢竟這是一種自然發展規律,他要想獲得更加充足的生產力推動人類社會突飛猛進,讓勤快人,聰明人,有能力的人獲得更多的財富甚至是權力,是社會進步的必然之路。

任何忽視個體化差異而追求的所謂公平平等,只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因此,徐晨決定先將這次春播小組的制度固定下來,在部落和家族內部推行分片包乾制度。

這次的會議決定雖然引起了一些不小的騷動甚至是爭議,但許多勞動積極每天吃肉吃酒的小組都紛紛贊同這個方法。

每個小組包乾一百畝農田,各自負責除草和田間管理。

若是偷懶自然一眼就能看出來,雜草太多,驅趕野獸鳥雀不積極,都會導致最終減產。

當然,小組包乾之後部落領導層並不是放手不管,母巴和阿母等一群家族首領會時常進行巡視檢查,管理不好的會被批評,管理好的自然會獲得更多的獎勵。

“大家注意,分組包乾的最終評定結果,就是秋天收穫糧食的多少,收穫最高的我們會以小組為單位發放果酒、臘肉、鹹魚、鹹蛋、麻布、陶器等物品,這些物品小組內部組員自由分配,屬於組員個人物品,你們甚至可以在部落大會上拿去和其他部落自由交換……”

徐晨拿著樹皮大喇叭,站在一堆石頭上對著參加集體大會的所有人大聲解釋。

下面的人都互相交頭接耳嘀咕交流,嗡嗡的聲音響徹河灘。

村民大會,在很長時間內,一直都是村民自治的古老習俗。

在徐晨看來,一個部落大致可以看做是一個鄉村。

所有的族人實際上都可以看做是村民。

只是眼下村民的屬性還未完全確立,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確定分工。

因為糧食完全最重要,因此農耕生產也被徐晨列為首項議題進行改革。

而這些小組除開耕種管理之外,在部落的其他生產活動之中還是一個整體,採麻、織布、製作和修理工具、建房、伐木、挖溝、捕魚、採集、餵養牲畜家禽等等活動仍舊還是統一進行。

隨著以後分工更加明確,燒窯、捕魚、運輸、交易、建房、造船、造車、製作農具和木器傢俱、打獵、獸皮加工等行業逐漸發展成熟,各種功能小組也會不斷出現,最終形成不同的行業小組,負責各自所屬的類別。

眼下整個巴族,唯獨成熟獨立的行業就是陶器製作。

以前是四個窯工專門負責,眼下已經擴充到十個,他們基本上不幹別的,專門負責燒製陶器、陶磚和石灰。

因為隨著徐晨不斷征服更多的部落,掌控的人口規模成倍擴充套件和膨脹,陶器的需求越來越大,兩口火窯整個秋冬不斷燒製,也還無法完全滿足外界的需求。

風在徐晨回來之前,已經先後帶人划著木筏去過兩趟羽公族和拱火族,分別送去了大量糧食和陶器,又把從蒙族換回來的鹽分別送到雷族和帶回巴族。

眼下這種帶有明顯商業性質的來往基本上固定一個月一次。

按照時間,風又該出發了。

另外,這次徐晨答應送還拱火族和恰族的勞改俘虜,眼下春播結束,這個承諾也該兌現了。

眼下留在巴族的拱火族俘虜只剩下四十人規模,另外又多了一群羽公族男女,他們離開也不會對巴族的生產生活產生太大的影響。

只是這些人幾乎都想留在巴族,這倒是讓徐晨略微有些頭疼。

留下固然很好,但只怕會引起拱火族的不滿。

因此這件事還需要好好斟酌安排一下,全部留下不現實,到時候留下一半還是問題不大,頂多給拱火族一些補償。

而隨著錫礦鉛礦的發現,這次帶回來幾百斤冶煉好的錫和鉛,另一個新的行業也會誕生,那就是專業的金屬冶煉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