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依舊寒風料峭。

但這種寒冷,和徐晨迴歸時候那種風雪交加的寒冷已經完全不同,吹在臉上身上,已經能夠略微感覺到一絲淺淺的溫潤和潮溼,而不是那種凌厲和嚴寒。

巴族正式投入了規模浩大的春播之中。

男女老少俘虜加起來近兩百人,揮動著石鋤木鋤,大聲談笑著在小河兩岸的農田之中忙碌。

母巴帶著主院的男人女人負責大院附近四百畝熟田。

阿母帶著側院的男人女人和一群羽公族男女俘虜負責河對岸的四百畝新田。

兩支播種大軍隔河相望,隔著近半里地的距離竟然還能大聲聊天。

尤其是阿母那獨特的大嗓門,說起話來整個山谷似乎都在跟著迴盪,大半個山谷都能聽見,因此在嘻嘻哈哈播種聊天的過程中,幾乎就只能聽她的聲音在河灘不停響起,時而還會引來一陣鬨笑。

徐晨依舊負責試驗田的耕種,不過今年播種面積擴充到一百畝,就在靠近大院位置最近的地方,也是最早開墾的那一百畝熟田。

不過播種這種事徐晨眼下已經無需親力親為。

這一百畝熟田早就仔細翻耕平整過,經過兩年耕種之後,土質鬆軟肥沃,裡面的野草根莖很少,連雞蛋大小的石頭幾乎都看不見。

作為貼身工具人的古和舉帶領一群特意挑選出來的心靈手巧的男女播種,徐晨則負責巡邏指導,力求今年的試驗田能夠再次大豐收。

在這種原始粗陋的耕種條件下,要想獲得更高的產量,糧種馴化就非常重要。

野生燕麥葉稈粗壯,根系發達,麥穗小,籽粒少,看似粗大的一根燕麥上,其實散碎的穗頭上稀稀拉拉就結幾粒種子。

多的七八粒,少則兩三粒,甚至還有些只長穗不結籽,鐵公雞一樣公的一批。

若是不經過篩選和馴化改良,就算這樣種千百年下去,畝產依舊能夠讓人發狂。

而且長期反覆留種不經過挑選,種子還可能不斷退化,結籽越來越少,籽粒越來越小,最後都變成鐵公雞,只長葉子不結籽。

想想辛苦耕種大半年,最後長一田的公公麥豆,那該是一件多麼喪心病狂的事。

因此這種事徐晨是絕對不會允許它發生的,必須要被消滅在萌芽之中不說,他還要不斷的試驗挑選更加高產的糧種,不斷提高種植的收穫。

今年規劃的這一百畝試驗田,用的全都是去年二十畝收穫的高產糧種。

這些種子又經過進一步的篩選,挑選出來其中粒大飽滿的顆粒,還用石灰水進行過滅菌侵泡。

其他農田的種子,也都同樣處理過,只不過粗略精選過而已,差別還是很大。

徐晨也不希求畝產都能達到去年最高的七十斤狀態,若是能夠平均畝產達到五十斤,那麼八百畝面積也會收穫四萬斤糧食,完全能夠滿足整個巴族一年的糧食需求。

如今有了鹽,有了充足的糧食,對肉食的需求就會大幅度降低,透過少量捕獵加上圈養牲畜就能滿足。

如此以來,部落就能抽調出更多的人手,開展更多的工業創新和發展,比如打造馬車,打造船舶,製造傢俱、鍛造金屬等等。

徐晨對於糧食生產的態度,嚴重影響了整個部落的發展。

小女巫雖然不需要參加勞動,但作為大巫,她負有指導所有部落生存和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就算徐晨不在部落的時間,她每天也會跟著母巴等人到農田視察。

徐晨回來之後,她就每天幾乎形影不離的跟著徐晨身邊,跟著學習如何指導農耕生產。

徐晨自然也非常認真仔細給她講解農田生產的各種事項,給她講萬物自然,講四季更替,講水土氣候,講糧種培育,講深耕積肥、排水灌溉等等自己所知所想甚至是穿越前道聽途說各種農耕知識。

甚至有很多在他自己看來都完全是胡說八道的東西。

不過這些胡說八道的內容雖然他完全不知對錯,但至少在穿越前的某個時候,或許聽到過那麼三言兩語,略有些印象。

更何況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多多少少還是接觸過不少耕種知識,因此無論這些內容對或者不對,有沒有所謂的科學依據,但對於眼下這個原始時代來說,對於小女巫這種完全不知耕種為何物,對天地自然瞭解完全還停留在神靈階段的無知少女來說,這些理論,又都顯得那麼深奧和神奇。

和徐晨呆的時間越久,小女巫越發覺得自己無知,而對徐晨,就會產生越來越深的敬畏,被他毛軀一震的各種離奇理論和創新深深折服,直至單純而幼稚的心靈之中,再也容不下任何一個其他人類的影子。

徐晨就彷彿神靈一樣,在高高的天穹俯視著自己,為她慢慢開啟一扇又一扇通往神奇天國的大門。

天地時空,似乎慢慢開始變的不再那麼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