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夏天之後,窯廠一直處於停工狀態。

三天兩頭下暴雨,柴草已經無法供應,另外和泥製坯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主要還是需求不足,養不起窯廠。

除開去年巫主大會之後幾個部落前來交易了一波之後,陶器對外就沒有了任何銷路。

加起來攏共也就近千人規模的幾個原始部落,財富積累幾乎為零。

任何商業的發展,必須要有需求和同等的財富支撐,才能活躍起來。

眼下巴族一家獨大,獨自霸佔了陶器和麻布兩樣最貴重的財富,而其他的部落窮的吃土,根本就拿不出來任何巴族需要的東西前來置換。

他想要銅礦石,烏族有,但眼下沒辦法弄。

急缺的鹽,更是連影子都沒有,就算是有鹽,巴族區區五十人的需求,量也不可能太大,完全支撐不起來商業交易的規模。

關於商業興族的計劃眼下進入了死衚衕。

雖然其他部落肯定還有需求,但這種需求無法滿足窯廠的持續運營,而且持續幾個月的燒製,如今窯廠已經積累了不少陶器,繼續浪費人力燒製更多已經沒有太大意義。

因此在故母節大巫她們來參觀之後,窯廠就徹底停產了。

而進入五月盛夏之後,徐晨弄完幾壇果酒之後,再也不願意出門受累了。

烈日暴雨交替,氣候反覆無常不說,白天氣溫已經攀升到至少四十度左右,完全不能大負荷運動,幾身汗流下來,人感覺都要虛脫了。

修養了好幾天輕鬆下來,又開始感覺無聊,於是他決定重啟窯廠,不過不是燒製陶器,而是想試試煉銅,再次點開一項新技能,把自己的身份升級到鍊銅氏。

金屬冶煉的出現,是人類文明進化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標誌。

如果說刀耕火種標誌著人類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那麼金屬冶煉技術的出現,特別是青銅器的出現,幾乎就標誌著人類文明徹底擺脫了野蠻原始的部落氏族階段,進入了真正的王權文明時期,而且後世特別命名為青銅器時代,是人類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進入文明時期。

在中國,青銅器的出現大致就在夏朝末期到商朝初期。

而這正好是王朝初期,國家雛形開始出現。

炎黃部落崛起,驅逐蚩尤佔據黃河流域,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正統源頭,但那個時候還並沒有文字,也沒有任何記錄,所有關於這些戰爭的記錄,都是後世根據民間代代相傳的語言資訊加工而成的,規模、時間、大小甚至真實性都有待商榷。

因為這些記錄描寫的太過籠統而且不符合實情,帶有很濃厚的神話色彩。

但青銅器的出現,就讓這些歷史考證有了一定的權威和基礎。

比如外國人都不承認中國夏朝的存在,但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就可以將中華文明存在的時間上推到公元前三千年到兩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末期。

因為這個遺址的時間段是連續的,從石器遺址到青銅遺址分不同區域和階段存在,可以完整證明中國祖先從新石器時代往青銅器時代的過度。

徐晨雖然可以熟練辨別大量的礦石型別,但冶煉金屬卻是一項單獨的工藝,而且他所知的金屬冶煉都是大規模成體系的高科技裝置,還分為幹法和溼法兩種,和這種原始的土窯絲毫都不沾邊。

更重要的是光有銅礦石沒什麼鳥用。

金屬銅質地很軟,純度越高越沒用,必須將其熔鍊成青銅才能提高硬度和強度。

但青銅屬於合金,還需要加入鉛和錫兩種金屬,而且比例還得合適。

但眼下他從交換和收集到的礦石中並沒有發現這兩種重要礦石的存在。

也就是,就算他把銅冶煉出來,也絕對搞不出來青銅。

只不過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人類文明透過幾千年漫長的時間才最終冶煉出青銅,他眼下也急不來,只能先一樣一樣的慢慢攢家底。

何況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

最近天氣炎熱無聊的一批,總是需要搞點兒事才能顯得不是個穿越廢物這樣子。

眼下鍊銅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幹法土高爐。

自從有了第二口大窯之後,第一口實驗性質的小窯就用的很少了,容積太小浪費柴草,已經變得有些雞肋。

冶銅的溫度和燒製陶器差不多,但過程卻要複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