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縫衣(第1/2頁)
章節報錯
窯火熊熊,第二窯磚正式入窯開燒。
裡面除開幾千塊磚頭之外,又見縫插針的放進去不少石灰石。
而在徐晨的搬磚宏偉計劃下,一段圍牆也開始在窯廠四周慢慢出現。
窯廠的變化自然讓整個部落都歡欣鼓舞。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浩大的工程。
因此每天早晚都會有不少人跑來圍觀一陣之後,才會心滿意足的去忙別的工作,特別是一群孩子,又開啟了野外狂歡模式,整天如同一群猴子,在窯廠內外跑來跑去。
按照徐晨的規劃,這才是一期工程。
先將窯廠封閉起來,主要是保證窯廠的安全,修好圍牆安裝大門之後,以後窯工就能長時間生活在窯廠裡面,無需再天天安排獵人守護。
等山下有了一個比較安全的基地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二期工程,在窯廠附近選擇合適的地方修建房屋。
不過部落的確是太小了,人手不夠,加上徐晨、古和舉三個半大孩子,男人也不到二十個。
另外除開木鋤和藤筐之外,沒有任何更好的工具。
再加上木鋤和藤筐並不結實,幾乎每天都會損壞好幾個,這也使得工程速度被大大拖累。
整個窯廠不到兩百米長的圍牆,十天時間修了一半都還不到。
好在經過他的不斷的指揮和調教,一群男人幹活兒倒是利索不少,而且也慢慢開始積累了不少經驗,技術也變得嫻熟起來。
比如幾個窯工,已經不需要徐晨指點,就能很好的完成製作陶器陶磚,入窯燒製,照看火候的工作。
雖然陶器陶磚都做的很粗糙,但徐晨也無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切只能將就和接受,先保證能用就行。
另外有幾個男人也開始砌牆,並且還學會了用繃繩和吊錘觀察整齊度。
因此雖然工程進度緩慢,但不知不覺之中,原始人類第一批工匠也開始慢慢出現。
山下的變化一日比一日明顯。
山上的變化也同樣明顯。
一群女人在逐漸減少採集之後,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紡線織布上。
泡在河灘上的樹皮都已經漚好搓洗成粗麻,晾乾之後背上山。
有了充足的粗麻,再加上動作越來越熟練,女人們紡線織布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二十多個女人整天除開照顧族人吃喝之外,幾乎全部精力都放在紡線織布上,十多天過去,已經織出來十多匹麻布。
這些麻布寬約兩尺,長約四尺,剛好腳和腰之間距離的兩倍,也正好是經棍和卷輥之間距離的兩倍。
這種方法織出來的布料雖然比較短,但卻更加方便,不需要先在經棍上繞很長的經線,而是上下兩層滾動,織完就是一個圓形布筒。
有了布,自然就可以開始製作衣服。
但麻煩事自然也來了。
沒有剪刀裁剪,沒有合適的縫衣針。
因此在第一窯磚出窯之後,徐晨就把建設窯廠的工作委託給部落的其他男人,把主要精力放在裁布縫衣服上。
隨著深秋逐漸臨近,天氣也越來越涼,雖然大環境溫度很高,中午時分太陽依舊很濃烈,但早晚比起剛穿越的時候已經下降了十多度,皮厚肉糙的這副野人身體竟然也有些快扛不住了。
整天一條髒兮兮的皮草小短裙,勉強遮住屁股蛋子,風裡來雨裡去,從來就沒有換洗過,散發的味道簡直讓螞蟻都能中毒。
不過這即將要成為過去時了。
沒有剪刀,那就用石刀慢慢割,沒有針也難不倒他。
從垃圾堆找來幾根細長的骨片,在石頭上慢慢打磨。
經過兩天慢慢加工,一根直徑足有兩毫米粗的骨針做出來了。
這根針長有十厘米,略微彎曲,最難的不是打磨,而是針鼻。
大部分時間,徐晨都在和針鼻較勁,因為鑽孔太麻煩了,用一顆鋒利的狼牙鑽了一個多小時才鑽透,而且鑽廢了好幾塊骨片才最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