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最後一課(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他看向吳昊:“好,我處理好這邊的事情後,近期就回國。”
......
高思禮各種手續辦的還算順利,雖然他掌握了大量重要資料,但畢竟他現在背靠的是更加強大的存在,幾十年前那種強行找藉口留人的事沒有人敢在己方的人身上再做。
不過他們依然派了他在麻省的同事、恩師來他家裡拜訪他,希望能說服他留下來。
“你知道的,你們雖然比以前要強大,但在很多領域依然距離著世界先進有著很遠的距離。
尤其在你擅長的航空發動機領域,差距更不是一般的大。
雖然據說現在在搞一些新專案,但你總不會真的相信一個現在只能搞13噸推力技術的地方,能夠短時間達到50噸以上的水準吧。
如果沒有這個水平,那你學術上的很多才華都會被埋沒掉,從此在世界最先進空氣動力學領域將再也沒有你的名字,你的後半生將碌碌無為。
所以,高,我希望你想清楚,你回去了又能做什麼呢?”
同事和恩師一方面是接到了說服他的要求,一方面也是真心在為他考慮,這樣一個有才華的人從此銷聲匿跡於領域最前沿,這對於整個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高思禮聽到同事們誠心的勸誡後,笑了笑,只用一句話回答道:
“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我的前輩錢學森其實早就回答過了,我現在把他再複述一遍。
‘我回去可以做任何事,如果祖國需要,我可以去種蘋果樹。’”
終於所有的手續辦好,所有的障礙也都清除,高思禮來到了他在麻省的最後一節課。
認真地講完課後,他看著自己從教了20年的教室,看向下面坐著的數百名聽課的學生,款款深情地說道:
“這是我最後一堂課,我要回家了,永遠的,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有很深的感情,希望能為祖國盡一點綿薄之力。
再見了!”
......
高思禮踏上了歸國的旅程,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很多跟著他搞研究的華人的學生和研究員。
不光是他,之後的幾個月到幾年時間,很多在外的頂尖人才隨他之後也紛紛回來,理由很簡單:高思禮都回來了,我等什麼呢?
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一時間一掃之前的科研人才和留學生的輿論風波成為新的熱點。
很多原本受輿論風波打算出去的學生開始猶豫了,別人紛紛往回跑,我還非要擠破頭出去?
很多在外的學生也開始張羅著買回程票,大佬都回去了,而且聽說己方現在不管待遇、科研環境、技術水平都已經有了長足進步,我還在外面溜達個什麼勁。
他是一面旗幟,也是許老四部曲最後一部‘立其樣’中的榜樣。
航發院院長去接的高思禮,出於安全和保密考慮整個行程並沒有讓太多人知道。
高思禮回來,和許老見面後,立馬就去到了航發院,他現在最想見的,就是那位吳昊在自己耳邊唸叨了很久的天才科學家,江凡!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