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去研究渦扇15、渦扇20,還有長江1000這種十幾噸推力的起步級別的發動機,直接去國外研究60噸、70噸,乃至80噸推力的發動機從學術角度無疑要更有吸引力。

他們的很多學長、同學也都選擇了出國深造,別有一天同學聚會人家在討論80噸推力發動機怎麼研製,並且他們因此在頂級期刊上又發表了哪些成果,你只能默默低頭想著我們已經從18噸推進到25噸了,還不是我牽的頭。

形勢比人強啊,畢竟最後面對這些、承擔所有後果的不是那群敲鍵盤的人,而是他們自己。

所以作為這個世界上最頂尖的精英,他們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投身到自己領域最強的科研團體中探索最前沿的問題。

這也是朱列覺得自己弟弟要麼就專心搞錢,要麼就找在國內最前沿的領域去做,別搞什麼航空發動機了,你要能做到最厲害的那幾個還差不多,做不到的話也就泯然眾人,還不如一開始就選擇我們本身就領先的領域去鑽研,還比較容易在國際學術圈出成果一點,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錢學森、馬偉明。

室友點點頭,贊同朱列的觀點,於是也問他道:“你留學的申請辦怎麼樣了?”

朱列說到這個笑笑:“offer已經到了,我打算過兩天辦下後續手續。”

&nbryriddle航空航天大學,是這個領域的老大了。

以他在校期間的優異成績,還算比較輕鬆就透過了。

朱列也轉頭問室友:“你呢,申請怎麼樣了?”

室友打球的熱氣散了一點,但還是又拿了本書扇了扇,同時說道:“我那個還沒到,但估計也就這兩天,我找認識的已經出國的學長問過,我這個條件,透過應該沒問題,就等的時間長點。”

朱列點點頭,他們宿舍其實經常討論這個問題,大家各有各的觀點。

其實大家留學後都想回來,國外雖然有更好的學術環境和待遇,但在國內能夠更好的陪伴父母家人,這兩點其實可以打個平手,包括後者其實要更佔上風的。

但唯獨一點,國內航空發動機這塊落後太多了,就算發展的快,20年就能追上,那時候他們都已經是中年人,又輪到新一批的青年人挑大樑了,還談什麼在學術上留下更高的成就,沒機會了。

所以就算不計較薪酬、氛圍這些方面,光是追求最頂尖技術的那份學術人都有的求知慾就直接讓得天平出現了很大的傾斜。

除非航發也能像之前高階數控機床、晶片那樣短時間突然井噴式地發展。

但在航發這種複雜的多的領域可能嗎?難!除非再來一個錢學森。

朱列對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笑了笑,與其想這些,還不如想想後面的手續,以及要不要趁暑假先到那邊參觀參觀,包括聯絡一下學長了解一下未來在那邊的生活。

他繼續把目光投回電腦,把分數錄到手機裡發給弟弟,打算恭喜他取得這麼好成績的同時,一定要勸住他不要選航發這個專業。

否則自己弟弟那種從小就愛搗鼓機械、天天嚷著將來要製造飛機的性格,搞不好真就選了這條路了。

就在他編輯訊息準備傳送的時候,他自己先收到了訊息,導師發來的,說接了一個重要的新專案,全部人員到會議室聽講解並安排各自負責內容。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