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些資料,好多材料都不用加入進來試驗,直接看看許用資料庫引數就可以排除掉,所以需要實驗的材料應該是有限的才對。

負責人掏出手機操作了一下,找到那個機密級別的官方授權的許用資料庫指給江凡看道:“咱們國家是有這樣的材料資料庫,但不全面。

而且一些資料由於測試時間短、測試手段不正確,或者測試樣本量不夠,其實是不準確的。

所以為了保證實驗準確性,我們依然需要對很多含糊不清的材料進行二次測試。

況且測試本來就需要檢測其較長期時間內的表現,同樣會耽誤不少時間。”

這一點是江凡沒想到的,配方和技術上沒難住自己,沒想到竟然因為一個基礎資料庫的不完善而導致進度大幅度拖延。

果然很多時候科研並非全是高大上的東西,一些細節的積累往往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且這還讓他想到了另外一些問題,之前的數控機床包括鋰電池這些,也存在要對具體元件包括整機進行長時間測試以驗證其效能和可靠性的問題。

而這也是我們很多領域落後於別人卻追趕艱難的原因,因為有些基礎性的測試工作所要花費的巨量時間無法避免。

舉個例子,飛機發動機領域我們落後別人30年,這其中的研發工作大部分都是用在測試環節。

一個發動機壽命需要達到上萬小時,也就是一年半左右的時間。

為了安全和確保萬無一失,你就只有讓它在那邊不停止地24小時運轉一年時間來進行測試,否則不這樣完整測試,誰敢去坐?

而如果到了9個月時出問題了,那就調整方案,再從零開始運轉一年半。

所以為什麼差了30年,95%以上都是用於測試的時間。

如果能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再適度地增加一些飽和測試的手段,30年的時間完全可以壓縮到3年,甚至一年。

所以測試手段的匱乏才是制約很多領域長期難以突破的關鍵。

包括負責人提到的材料涉及許用資料庫,海量的材料都需要長時間的測試才能夠給出它相對準確全面的資料。

如果有法子可以縮短這個過程,能夠快速地把這個基礎材料庫完善起來,對於華夏整個的材料行業都將是一次飛躍性質的提升,很多的科研成果將會如雨後春筍般井噴出來。

可要怎麼做到呢?

江凡覺得這還得找青年人,看看未來的科技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決定後,他結束了和麵前負責人的討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召喚出手環,進入交易空間後,呼叫出了青年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