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陳楓:這案子,只能交給皇帝自己裁決(第1/6頁)
章節報錯
前面這個案例,是富家孩子,享受了天倫之樂,並且父母極度疼愛他,卻被拐到窮人家受苦受累。
所以他極度怨恨人販子,更是極度怨恨養父母。
和他們相處多年,毫無感情。
甚至還把人販子和養父母全送到監獄。
作為買孩子的人, 他們雖有立大功表現,卻只是免死,最後還是判了無期。
這位顧氏子,從來不去看他們。
顧某的母親真就是善良的過了頭,她去看過他們,給他們帶了些吃的。
養父母姜氏夫婦哭著說, 他們想念孩子, 做夢都想看看他。現在都受這樣的罪了, 以前的過錯還不能抵消掉嗎?
他們求顧夫人讓孩子過來看看他們,這樣他們死也瞑目。
但顧氏子死活不去,怨念太深。
直接養父母死了,也不去給他們掃墓。
而很快,守夜人又遇到了一個和這個極端案例截然相反的案子。
這個案子比上面的案子還頭疼。
這事,雖然案主李氏子的行為著實令人齒冷,其產生的轟動效應,卻比武松打虎鬧出的動靜還大。
大離朝百姓都翹首相盼,想看看朝廷最後會如何處置這個案子。
這案子在地方官手裡,依然是愁死人的案子。
無奈,處理不好,怕產生不好的影響,傷害到皇帝陛下的威嚴,更有損他在民眾心中的光輝法制形象。
最後一層層上報到陳楓這裡。
丞相,那是協助皇帝,調和陰陽的官職。
全國大事,他都有權力決斷。
設定丞相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和皇帝分權!
從皇帝手中分走權力!
這樣既保證不讓皇帝的權力過度膨脹, 以至憑任性, 喜好做出傷害百姓,打破公平的事,更能讓丞相協助他處理巨量政事。
否則全國那麼多事全讓皇帝處理,累也累死他。
換作其它事,丞相陳楓自己就決斷了。
可這案子,思來想去一晝夜,他還是決定,這案子還是給皇帝添亂去吧。
不上呈不行,因為他也不知道怎麼判才最符合民眾的心理預期。
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怎麼判,才能符合史斌那個一千年後的先進法律改革。
史斌是中午收到卷宗的。
剛一看完,他就有點懵。
案情依然極度清晰,極度簡單。
人證物證皆在,每個細節都很合理,沒有存疑的地方,不存在冤案的可能。
李氏子,家貧,在原來的家庭長到六歲, 那大冬天的, 父親生病,母親讓他洗棉衣去。
一個那麼小的孩子,那水冷的刺骨疼,她讓孩子去幹活。
因為她太忙了,又要割草餵羊,又要養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