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太子:絕不起復守夜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史先生,對守夜人怎麼看?”
史斌心裡一怔,怎麼突然問起這事了?
難不成他掌握了一些線索?比如我和折可存之間的事?
再怎麼窮思冥索,也不想讓太子等太久。可是一時半會又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皇室已廢除守夜人制度上百年,折可存已經明確告知,皇權不支援守夜人。
那麼本尊是說守夜人好,還是不好?
史斌為求萬無一失,決定把球踢還給太子:“太子認為呢?”
太子呂光倒是對這個問題沒有半點遲疑:“絕不可起復守夜人!”
“為何?請太子賜教。”史斌就坡下驢。
太子豎起左手食指,鄭重道:“世上無知愚民只知守夜人之利,不知守夜人之弊!”
這倒是個新思路。
從百姓的角度,對守夜人的評價是:神人,為百姓討公道。
但從皇家的角度,會怎樣評說呢?
史斌不置一詞,靜等太子言說。
“太宗皇帝長於民間,故而大量起復守夜人,除了讓他們為百姓主持公道,清除內奸,刺探情報,代天子巡狩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制衡世家大族的影響力!”
太子說到這,史斌快速消化著這些資訊。
太子說的話,對史斌這種特別喜歡歷史知識的人來說,不難理解。古往今來,世家大族和皇族的關係,永遠都是特別微妙的。
沒有他們絕對不行,光靠目不識丁的百姓,沒法治國。
先秦法家絕頂高人商鞅說過一句名言,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愚昧的人對於已成功的事情也不知是怎麼成功的,明智的人在事情沒有發生時就已預見到了。老百姓不可以和他們謀劃開創之事,但可以與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
所以治國必須靠世家,不能靠大字不識幾個的老百姓。
但世家大族的危害更大!
他們的子弟有文化,有野心、有能力,其中不乏文武雙全者。
三國時期,劉表孤身入荊州,那麼亂的局勢,有蒯家、蔡家這樣的大豪族支援,他就能坐穩州牧的位子,統治荊襄八郡(注:九郡是小說家語,不足採信)。
不用說,這些大家族不可能白幫你的忙,他們要從你身上分走巨量利益。
於是劉表做主人,世家子弟遍佈所有權貴職位。
而劉表死後,蒯家、蔡家再次為了自身利益,逼迫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
這位繼承人屁也不敢放,乖乖投降,心不甘,情不願的像鳥一樣被曹操囚禁一生。
世家大族上可把持朝政,下可威脅皇權!
他們可以為善,世家子弟有的是憂國憂民的賢才。
他們可以為惡,世間大奸大惡的事全是他們乾的。普通老百姓既沒這能力,也沒這能量。
千百年來,皇室對付他們的手段,可謂相形見絀。
任由他們發展,他們會騎到皇帝頭上拉屎。
如果敢採用發兵擊之這種簡單粗暴的手段對付世家大族,其結局往往是世家未亡,皇家先潰。
因為對方的勢力實在太大了,盤根錯節,牽扯到朝野上下無數人的利益。
別說你明著對付世家大族,你就是對付其它人,跟世家大族沒有直接關係,只有間接關係,也不行!
哪怕是間接傷害到世家大族的利益,他們仍然會上下其手,把朝廷對他們身上增加的負擔轉嫁到無辜老百姓身上。
明朝那個王八羔子,建議崇禎裁撤驛站,害的驛卒李自成丟了飯碗。這跟世家大族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這幫人繼續盤剝百姓,壟斷民生,堵死了老百姓所有謀生的路,李自成根本沒有再找工作餬口的機會,於是造反滅了明朝。
“後來,肅宗皇帝繼位,廢除了守夜人。他寧可保世家,也不願意保守夜人!”太子的話語,打斷了史斌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