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伴君如伴虎(第2/3頁)
章節報錯
或是說,他故意裝作看不見。
接下來,他說了很多世家的好處:“……雖然世家作亂奪位之事,不絕於史。書冊俱在,事實難誣……但它們的利處,是遠遠大於弊端的……”
說來說去,無非就是老百姓家的孩子全是蠢驢笨牛,即使身居高位,也會結黨營私。窮日子過慣了,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他們定會往死裡貪。
而且窮人難免眼界窄,小家子氣。
反觀世家子弟,有見識,有能力,高瞻遠矚,是國之棟樑。
史斌在大學時代,是圖書館的常客,讀了一些洞察人性的書。又工作了幾年,不敢說閱人無數,經事無數,但這些社會閱歷,足以讓他對人性有著清醒的認識。
太子這號人,史斌讀書時遇到過。
盧梭,大思想家,法學界震驚中外的人才。他經常把愛世人掛在嘴邊,但他只愛抽象的人,不愛具體的人。
他的情人給他生了五個孩子,他全給扔到福利院去了。理由是:你們這麼吵,會影響到老子思考怎麼解救全人類!
太子可能是真想把江山治理好,也可能是真想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但他的高貴出身,使得他根本不識民生艱辛。
他可以做出節儉的架勢,但囿於出身的認知,他此生的成就,已經達到了天花板。
他是貴族,他就只信任貴族。他是皇室,他就只信任世家。
世家有一萬個缺點,只要有一個優點就行。
守夜人一萬個優點,只要有一個缺點就不行。
他嘴裡說的再好聽,骨子裡還是蔑視底層民眾。如此認知脫節,使得呂氏父子的治國之道與原本的理想初衷背道而馳。
很遺憾,他這樣的人,可能到死都不會醒悟。
如果死後再重生,可能會醒悟吧。
但那是不可能的事。
二人第一次見面,雙方交談甚歡。
第二次見面,太子極力做出效仿周公下士之風範,但還是端足了架子。
而史斌深深地感受到了什麼叫伴君如伴虎,雖然他此刻還未繼位。
皇權是個容易上癮的東西,它會讓人自我迷醉,做出無數錯誤判斷仍然自我感覺良好。
普通資質的君主,沒人敢做他的諍臣,即使一開始有人敢做,後來也會越來越少。原因無它,做諍臣的人,觸怒龍顏,不是被殺,就是被流放,被排擠。
忠言逆耳利於行,這話是人是狗都會說,真能做到的,沒有幾個。
所以歷代皇帝之中,漢武帝、唐太宗是極少數。
昏君庸主是絕大多數,這是皇權最大的弊病。
漢武帝窮兵黷武,但他悟性極高,能悟出自己的過失,晚年痛下罪己詔,主動匡正自己的過錯,於是有亡秦之失,而無亡秦之禍。
唐太宗一代英主,能悟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樣精深的道理,他能成為帝王中排名第一的人物,不足為奇。
很遺憾,太子呂光,達不到他們的境界。
遠遠達不到。
他絕對沒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