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基礎教學,已經有許多人掌握了《宇宙基礎學,第一篇》。

而那些沒有掌握《宇宙基礎學第一篇》的人,倒也沒有被淘汰,只是無法進入下一部分的教學罷了。

通常來說,連基礎關卡都過不去的人,其天賦也就一般是和那些天才,基本上沒有任何可比性的。

《宇宙基礎學》對於軒轅文明來說,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基礎當中的基礎,就如同小學教材當中的內容。

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關於宇宙的許多知識內容。

但是在藍星上面,這些被軒轅文明稱之為常識的內容,恐怕只有最頂尖的科學家,才知道或者瞭解其中的奧妙。

所以,《宇宙基礎學》就像是一道徵兵的知識門檻。一共三篇《宇宙基礎學》如同三道關卡,篩選這不同的人們。

肖子明雖然並不怎麼愛學習,但是他對於星空的那一份熱愛,啟用了自己內心當中學習的慾望。既然自己對文字這些內容難記住,那就只要有空閒之間就背誦好了。

在這樣不停的努力之下,肖子明也是成功的晉級,接下來便可以繼續學習《宇宙基礎學的第二篇內容》。

飯糰看書

好在這些知識,只需要他們理解並且記下來便好,這邊是文科的好處不需要多餘的實踐,不過作為軒轅文明的兵力訓練學院,怎麼可能不會教導實踐方面的操作呢。

所以在晉級之後,出了《宇宙基礎學的第二篇》後,又有了新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名為《如何做一名優秀的艦員,從入門到精通》

這門課程雖然也是文科,但是不一樣的是這門課程,將會教會藍星人操作游魚級戰艦,還有一些在戰艦裡面生活的日常知識,也有戰艦破損後的保命知識。

一聽到是艦員知識,學員們就和打了雞湯一樣,對於學習的熱情繼續高漲!這種熱情是極為罕見的,哪怕是在高考前段時間,他們也從未爆發出這種熱情。

可見藍星人對於星辰大海,對於星際戰艦的熱情有多高。

這倒是不錯的一個點,至少日後軒轅文明徵兵的時候,不會缺兵源了。

以後隨著人工智慧Ai艦隊的進一步擴張,那麼由藍星人類所組成的艦隊,也自然要隨著比例同比例增加才對。

藍星人類所組成的艦隊,並非軒轅文明當中的主力,但是卻是軒轅文明在人工智慧Ai被制裁之後,能夠第一時間頂上去的唯一艦隊。

說重要,倒是不是很重要也並非很關鍵,但是不能沒有。畢竟需要在危難的時拿的出手才行。否則人工智慧AI一旦出了問題,那麼軒轅文明就成了沒有反抗力的一大塊蛋糕。

所以這也是軒轅文明設立藍星人類艦隊的理由。

為了就是在人工智慧AI出現問題的時候,藍星人類艦隊能夠第一時間的頂上去。

藍星人類艦隊的規模是1萬艘戰艦,每一艘戰艦的操作人員為3000人,那麼1萬艘戰艦加起來總共需要的艦員一共是3000萬。

所以需要組建這麼一艘艦隊,就需要從藍星徵兵3000萬人口。說起來還是挺有挑戰性的一個目標,不過遭到3000萬人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想要將這3000萬元給訓練出來,這可就有些難度了。

為了能夠更快的獲得一個完備的藍星人類艦隊,林弈必須想到一個更有效,更快捷的辦法。

否則僅僅只是憑藉著虛擬現實內的新兵訓練學院,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才能夠將這3000萬人給完全訓練出來。

就目前我們軒轅文明,所要面對到的局勢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嚴峻的,所以我們可能等不了這麼長的時間,那麼就需要一個更有效,更快捷的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在林弈小的時候就有想過,大腦是否能夠連線晶片,而人能夠從晶片當中讀取到資訊,就如同一個硬碟一樣,有著大腦儲存區域一樣的功能。

然後我們將一些複雜的內容或者知識儲存在這個硬碟當中,當我們需要這些支援的時候,他便會立刻出現在自己的腦海,過目不忘。

因為是硬碟的關係,自然也就不會觸發大腦的遺忘機制。

製作這種晶片肯定不是什麼難事兒,但問題就出在於如何將大腦連線在這個晶片上面,並且能夠實現資訊內容的互通。

林弈想到了虛擬現實技術,人類進入到虛擬世界當中,不就是將資訊讀取給大腦了嗎?而且讀取的還是一整個虛擬世界的資訊。

但這兩者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區別,虛擬現實技術的實現是透過擷取人的意識,將原本的意識通道佔為己有,在將虛擬現實當中的虛擬意識訊號,傳輸給大腦以此來達到欺騙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