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特別行省(第1/2頁)
章節報錯
首輔吳甡反而是一個極為實在的人,他沉聲道:「陛下勤政愛民之心拳拳在握,臣自當致君於堯舜,仁德被於草木,愛民猶如赤子。只是以眼下形式而論,建虜固然損失慘重,可是我大明若是繼續打下去,既內剿流賊,又要外抗東虜,兵力財力兩困,於民亦苦。」
聽到首輔話中之意並不贊同,崇禎內心即有些輕鬆又有幾分失落,輕鬆就在於他不必面臨這般艱難的選擇,而失落則在於他認為自己可能失去了一個機會,便試探著問道:「朕原本有意匯聚天下精銳之師與虜決戰,只是眼下流賊猖獗,遺毒無窮,若是流賊一日不平,國家便一日不得安寧,自不能專心對外。目前若是以虜總以持重為上策,如能議撫,撫亦未嘗不可。只是此時,愛卿以為派誰去更好?」
吳牲連忙說道:「先前兵部職方司郎中唐金義與祖澤潤二人曾親自前往遼東議和,此番不妨便同樣讓二人擔任議和使臣如何?」
其實這一次讓唐金義和祖澤潤擔任使臣倒不是林敬的想法,因為他們的價值實際上早在第一次就已經用完―一他們成功的在建虜滿漢中間形成了一道縫隙,特別是隨著多鐸大軍的失敗,再加上皇太極的去世,也使得這道縫隙開始有擴大的趨勢,已經不再是一個區區的祖澤潤所能影響的了,至於唐金義則更是無從入手。
只是吳甡個人還是比較欣賞唐金義,再加上他也窺出了太子的幾分心思,便決定順水推舟,還是讓這兩個人出使。
崇禎皇帝對這兩個人在盛京的表現也略有耳聞,當下自然並不反對,只是他也叮囑了一番:「若是議和,絕不可失我大明之節。」
「還請陛下放心,此次議和,當由建虜低頭才是。」
聽到這裡時,崇禎心中的顧慮這才放下,他時常感覺到外廷群臣在這個問題上的堅持,也擔心吳牲等人無法理解他內心的痛楚,便低聲道:「眼下議和非朕內心之所願,只可惜眼下我大明災荒頻仍,兵餉兩缺,顧內不能顧外,攘外必先安內。俟內亂平定,朕自然可以對建虜大肆撻伐。
一旁的蔣德璟連忙說道:「陛下宏謀遠慮,目光高遠,絕非尋常臣子所能明白。眼下和談之事若成,則利於天下黎民,利於我大明的社稷,無需擔憂一二人口舌之快。」
「若是如此,朕也就放心了。」
崇禎皇帝又想起了昔日的俺答封貢一事,道:「昔日俺答封貢,於我朝而言雖略有不妥,但也有寧靖邊關之功,如今我大明佔據優勢,絕不可與之互市。」
吳牲與蔣德璟互相看了看,便異口同聲地說道:「陛下聖明。」
當林敬得知建虜議和使臣已經出發時,便也有心去與使臣見上一面,因此等到小太監到了石景山之後,林敬便同諸位大臣下了石景山。好在眼下大部分事物都已經商量妥當,後面的一些細枝末節完全可以再另行溝通。
除此之外,林敬還必須要說服崇禎皇帝一件事,那就是需要進一步確定山東的特殊地位——他馬上要在山東進行的多番改革都堪稱冒天下之大不韙,若是沒有一個特殊的政策作為依託,怕是也很難推動下去。
因此,林敬所需要的絕非只是空口白牙的支援,而是需要得到至少皇帝和內閣對於山東特殊地位的認同,類似於一個國中之國的存在,這些也需要林敬來進行說服。
等林敬進了京城之後,他便馬上換好了一身衣物,來到了武英殿外求見。
崇禎皇帝與輔臣們聊過之後,心裡自然通透了許多,便再無他慮,直接令林敬覲見。
林敬進了武英殿之後,行完大禮,便聽到崇禎皇帝詢問:「諸位輔臣以為當下為國家計算,須與東虜施以羈摩之策,拖延時日,而對內一鼓剿火關中之賊,逼迫流賊俯首就範,若彼心存異志,則如何是
好?」
對於這個問題,林敬自然是做好了準備,他將這幾場大戰的結果進行了匯總,頗有信心地說道:「歷次大戰以來,我大明所取得戰果十倍於昔日,與建虜而言亦是慘痛之患,倘若條約簽訂,彼等壞約,則父皇即可以令兒臣整軍經武,揮師東進,以雪今日之恥,永絕邊境之患。」
像這樣的話別人說出來不行,畢竟他們沒有這樣的戰績作為保證,唯獨林敬說出來時,卻讓人覺得感覺尤為可信。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沉聲道:「自古以來,未有內亂不止而能對外取勝者。昔日朕並非不是不知這個道理,只是昔日東虜迭次人塞,騷擾畿輔,如入無人之境,若是一味言和避戰,使敵之氣焰日高,我之士氣日餒,亦非良策。」
朱慈煨便連忙趁熱打鐵,跪在了地上,道:「兒臣以為,父皇天縱英明,終有一日可平定天下禍亂,還天下百姓之安寧.......兒臣願在山東施行改革,為父皇盡一份心力,亦使我大明能得富強之策。」
說完以後,林敬便將早已經準備好的改革奏疏呈遞了上去。
崇禎皇帝頓時便來了興趣,他同樣也認識到大明朝所存在的重重弊端,只是事情一樁接著一樁,根本沒有辦法完成改革措施,只能努力地修補著現如今大明早已殘破不堪的體系。
可是在他的心裡,何嘗沒有一個改革的想法呢?
從崇禎皇帝支援林敬實施宗室改革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皇帝有多麼迫切地希望讓大明儘快強盛起來——當然崇禎也有自己的侷限性,那就是他總是不希望大動干戈,想要用最小的代價來換取更多的成果,而這也是他跟林敬最大矛盾的來援。
此時,看完了林敬所有改革想法的崇禎皇帝,並沒有生氣,也沒有動怒,而是頗為奇怪地望向林敬。
「你哪裡來的這些想法?」
儘管崇禎對於林敬的天才已經有了相當的認知,可是眼下卻依然嚇了一大跳,這裡面涵蓋的改革措施幾乎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很多問題都需要積年老吏才能摸清楚,可是眼下就這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放在了面前,一覽無遺。
林敬輕聲笑道:「這是兒臣在石景山閉關所得,其中有些地方不甚成熟,兒臣也不準備在全天下推廣——準備先在山東挑一兩個縣作為試點,來看看能不能有個好的結果。」
當聽到林敬這麼說,崇禎心中疑惑盡去,也開始認真地細看了起來,認真地揣測裡面的條條款款是否具備可行性。
可是等他仔細思考了一遍之後,卻發現它們似乎在理論上真的可行,至少能說得通。
「為什麼只在一兩個縣推廣?朕看裡面很多措施,似乎可以放在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