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石景山會議(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謂的糧長,其實就是指大明朝的一種半基層官員,通常由地方大戶充當,負責基層徵收和解運田糧。可是千萬不要
小看這一小小的職務,可是它卻決定著大明王朝的興衰。
要知道,在一條鞭法之前,明朝的田賦徵收主要以米麥實物為主,而在這一徵收過程中,官員自然會想方設法中飽私囊,因此也使得納糧人家必須要親自前往州縣所在交納稅糧,從而保證數量上不會缺少。
可問題是,很多地方路途太過於漫長,交通也不便利,會導致路上的耗費就超過了正稅,使得百姓們不堪重負,因此便有一些糧戶往往將糧食交給「攬納戶」,由他們來代繳田賦,當然能做攬納戶的,基本上都是地方上的無賴亦或者是女幹猾之徒,他們攬到稅戶的稅糧後,不但要收取很重的手續費,甚至還直接貪墨稅戶的稅糧,造成許多地方依然出現田賦短缺。
因此,在得知了這件事之後,朱元璋便頒佈了《蠲兩浙秋糧詔》,創新地下詔建立了「糧長」制度,由戶部計算州縣田賦,以納糧一萬石為一區,選其中田土多者的地主來當糧長,負責整個地區的田賦督收和繳納。
簡單來說,老朱在基層建立了一個簡單的包稅制,將一個地區的稅糧包給了糧長們,並且相應地給他們賦予了一定的權力,代價就是糧長每年都必須要交出足夠的稅糧。
對於老朱而言,這一制度有兩大好處,首先就是避免貪官汙吏危害百姓,畢竟貧農出身的朱元璋受夠了元朝官吏的欺壓,他處於愛護百姓的目的,決定讓百姓自己給自己收稅,正所謂「「以良民治良民,必無侵漁之患」
其次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減少官員的數量,從而給國家節省開支。
糧長不能只有一個人幹活,因此在每個地區有正副糧長各一人,下設知數也就是會計一人,還有鬥級也就是負責管鬥斛稱量的二十個人,再加上運糧的民夫千人,除此之外,糧長還負責擬訂科則、編制圖冊、申報災歉、檢舉逃稅、催辦糧差等事物,相當於取代了原來的基層官吏的作用。
對這件事十分得意的老朱,還專門在在他的大誥中說:「糧長之設,便於有司,便於細民。所以便於有司,且如一縣該糧十萬,止設糧長十人。正副不過二十人。依期辦足,勤勞在乎糧長,有司不過議差部糧官一員赴某處交納。於
意思很簡單,你們這些當官的以後不用再去收稅了,等這些老百姓們自己把稅收好,再派一個人過去檢查檢查就行了。
問題是,真有這麼簡單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原因就在於朝廷從基層抽身離開後,這些大地主們也就承擔起了這一份責任,可是他們沒有朝廷的俸祿,不可能白乾事不拿好處。很快這些糧長們就開始藉助這一職務的權力,給自己家大肆撈好處。
當時有一個叫做邾阿乃的糧長,他為了收到更多的水量,便自己搞出了一大堆苛捐雜稅出來,比如什麼收肛腳米、車腳錢、脫夫錢、造冊錢、糧局知房錢、看米樣中米等等。當時朝廷給他定下的收稅定額只有一萬石大米,可是此人卻硬生生收到了三萬兩千石大米,外加一萬一千一百貫銅錢。當然,在交給朝廷一萬石大米後,多餘的那部分便進了阿乃自己的腰包裡面去。
而當時像邾阿乃這樣的糧長自然不在少數,不少人同樣如此肆意妄為,撈得盆滿缽滿,再加上身為糧長,在犯罪之後還可以罪減一等,乃至花錢免刑,像洪武八年時便有明文規定:「比設糧長,令其掌牧民租,免有司科擾之弊,於民便甚。自今糧長有雜犯死罪及流、徒者,止杖之,免其輸作。」御史臺臣言:「糧長有犯,許納鈔贖罪。
制可。」男y
因此,像這樣又能撈好處還有地位的糧長,自然是人人都想當的好差事,再加上早年的糧長都是永充制,因此當上以後還可以傳給子孫一直當下去,堪稱是真正的聚寶盆。
然而,到了明朝
中期的時候,朝廷開始對早已經不合時宜的糧長制度進行改革,第一步便是以里長代替糧長,即採取輪充制,讓各家輪流來當;第二步則是拆分了糧長職權,分為「催辦糧長」、「兌收糧長」和「長運糧長」
由一人大權獨攬變成多人擔任,互相制約互相監督,油水自然也大大減少,最後就是取消了糧長定期入京述職面聖的特權,也使得糧長見皇帝被授官的機會也徹底取消了。
與此同時,明朝中期時社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土地的不斷兼併,再加上藩王圈地太多,使得明朝貧富兩極分化,權貴們有很多特權可以減免賦稅,甚至可以不必納稅,而鄉間的地主們透過各種手段將土地投寄到大戶名下,大肆偷稅漏稅,使得沉重的賦稅壓力完全壓在了普通小民的身上。
問題是,朝廷的開支也不斷上升,糧長們所需要承擔的任務指標也就不斷加重,即便他們再怎麼想辦法從普通百姓身上搜刮,都已經無法完成規定的人物,只能用自己的家產來應付差事,因此糧長則成為了人們避之而不及的差事。
天啟四年時,武英殿大學士朱國楨曾在他的《湧幢小品》上說:「家有千金之產,當一年即為乞丐矣,家有壯丁十餘,當一年即為乞丐矣。民避糧長之役,甚於謫戍。
意思就是說做一年的糧長,就會徹底傾家蕩產。吳中的百姓聽說要當糧長,畏役如畏死,寧願被打死也不願意當糧長。
從實質上而言,糧長制度已經徹底有違初衷,不僅沒有如朱元璋所想,反而成為了荼毒百姓的工具。
在林敬看來,要改變大明朝目前的賦稅狀況,光是追著那些大戶追繳賦稅還不夠,必須要從根源下手,徹底扭轉糧長這一職位的職能。
當然,為了保證這些退役士兵回鄉後能夠做好糧長,林敬還決心對他們進行統一的短期培訓,教他們學會算賬和識得一些基礎文字,並且決心交給他們一項差事,那就是在山東進行全方位的清田和分田,實現對全山東的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