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薊州援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薊州鎮,明軍大營。
自從接到太子殿下支援盧龍的命令後,薊州軍鎮內就呈現出一種忙碌的趨勢,大量的明軍匯聚到此地,其中不光有周遇吉所部的羽衛軍,還有虎大威、賀珍的騎兵也都已經趕到薊州鎮外二十里。
與此同時,復任山海關總兵劉肇基以及密雲總兵唐通也各自率領五千兵馬,也朝著薊州鎮的方向彙集而來。
軍帳之中,先一步抵達的薊遼總督趙光神情冷峻地召集眾將,他剛剛得到了從盧龍傳來的軍報,也得知了太子殿下被建虜大軍圍在了榛子嶺的訊息。
「我們必須馬上前往救援,否則一旦有所延誤,後果則不堪設想。」
趙光擴在軍議上面首先定下了基調,太子殿下重如泰山,關係到大明的天下,絕不能有任何問題。
一旁的幾位總兵也都紛紛點頭,其中周遇吉沉吟道:「不知大人是否知道眼下榛子嶺的情況?」
眾人都是打了許多年仗的老將,都明白這其中的意思,榛子嶺並不是什麼非常險峻的要塞,只是一處尋常的土嶺。倘若抗虜軍沒有穩下來,很有可能會在突襲的情況下,被清軍直接沖垮。
趙光的神情緩和了許多,道:「建虜圍困之前突下大雨,殿下得知訊息及時,已經做好了一定的防禦準備.......想來堅持個兩三天的時間,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如此便好。那麼就請大人下令吧,我等馬上出發。」
眾將齊齊抱拳,等候著趙光擴的命令。
趙光站在輿圖前,將腦海中已經構思了許久的想法和盤托出,「眼下建虜大軍有四萬餘人圍困榛子嶺,而榛子嶺內太子殿下則率領一萬人左右,而目前周將軍有一萬五千羽衛軍,虎將軍和賀將軍有八千騎兵,劉總兵和唐總兵還有一萬人,至於本官則有三千標營,我軍合計擁有三萬六千人。倘若讓永平府方向出兵,還可以再匯聚三千人。」
接近四萬兵力再加上一萬抗虜軍,基本上跟多鐸的四萬餘人差不多,只是相對而言,在質量上明軍除了一萬抗虜軍和一萬五千羽衛軍以外,其餘軍隊的質量都相差較遠。
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抗虜軍能不能守住,否則這一萬人若是被打垮了,光靠趙光的四萬人基本無法擊敗多鐸,而且建虜多騎兵,倘若失利之後,後果將不堪設想。
好在有了先前突擊阿巴泰的戰例,讓明軍內部對建虜的畏懼之心一掃而空,特別是像唐通和劉兆基等人,原本都是經歷過松錦之戰的人物,心中原本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而眼下他們卻不再畏懼。
說到底,建虜***也是人,他們也是肉長的,用刀砍也是會死的,關鍵還是在於敢不敢砍下這一刀罷了。
「此戰的首要關鍵,在於能否抵住建虜手底下的騎兵,因此,虎總兵和賀總兵手底下的八千騎兵當為此戰的重中之重。」
趙光抃沉聲道,對二位長相粗豪的將領微微點頭示意,接下來便望向周遇吉,道:「將軍的一萬五千羽衛軍,為我軍主力,必須要抗住建虜的反攻。」
周遇吉也抱拳行禮,點了點頭。
趙光抃最後望向密雲總兵唐通和山海關總兵劉兆基,輕聲道:「至於二位軍門,就隨老夫一同坐鎮中軍,如何?」
唐通和劉兆基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幾分無奈,畢竟他們的精銳在松錦之戰中已經損失殆盡,眼下各自的五千人並不算什麼精銳骨幹,因此大戰中承擔的任務也就類似於打打邊鼓了。
「末將唐通領命。Py
「末將劉兆基領命。」
等到命令頒佈之後,趙光抃才沉聲道:「那就這樣,各自下去準備吧,兩個時辰後咱們準時出發!」
榛
子嶺。
當槍嶺上的槍炮聲逐漸停歇的時候,遠方的黑線也漸漸消失在黑夜當中。
終於,他們再一次打退了清軍的進攻,所有活下來的明軍士卒們幾乎不顧一切地躺在地上,將手中的武器丟在了一旁,大口大口地喘息著。
血汙、泥垢、汗水乃至於一切骯髒糊在兵丁們的臉上,他們已經足足打了一天一夜,甚至連抗虜軍的新式火炮炮管都打紅了,打得裂開了,可是即便如此,這些死亡火力也未能抵擋清軍們的進攻,他們在壕溝裡、在陣地上展開了一場場血腥的搏殺,將屍體丟棄在了陣地上面,密密麻麻,到處都是。
清軍幾乎用一種悍不畏死的姿態,對陣地發起了一次次衝鋒,儘管每一次都被明軍硬生生咬牙給打下去,可是他們卻始終都保持著一種較高計程車氣為下一次進攻做準備――其中的關鍵因素自然是每次都是滿洲兵作為主力衝鋒,漢軍基本上衝個一次兩次就不敢再動了,就算有再高的賞金,他們也選擇趴窩不動彈,就算孔有德親自去踢他們的屁股,這些人也要不了多久就會重新萎靡下去。
黑夜籠罩在大地上,淡淡的硝煙味道不住地刺激著眾人的鼻子,林敬則是微微皺著眉頭巡視著陣地,他發現儘管明軍計程車氣依然很高昂,可是目前戰損卻非常大,幾乎一天的時間,就打殘了三個營頭,傷亡超過了一千人,
要知道,在這個依然處於低烈度環境下的戰爭模式中,一天上千人的傷亡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戰事,劇烈的傷亡足以讓士卒們計程車氣崩壞,甚至讓戰爭就此終結......有幸的是,林敬的抗虜軍並非是新軍,已經承受住了這種傷亡力度。
更關鍵的是,根據目前的預估,清軍的傷亡已經超過了四千人
「能夠實現一比四的傷亡對比,關鍵還是在於火炮,只是咱們攜帶的彈丸基數不夠多,再打兩天的話就只能打實心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