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收復覺華島(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報捷的信使抵達京城後,一下子讓整個朝廷都感覺到無比震驚。
大明從什麼時候開始,竟然也能一次次打勝仗了?
要知道這可不是林敬和他的抗虜軍,而是吳三桂率領麾下的關寧軍,而能夠拿下覺華島,也可以有效改善明軍在關外的局勢,至少能讓清軍不再這麼大搖大擺地圍困寧遠城!
崇禎皇帝一臉大喜,他連忙召集了內閣輔臣,商議給吳三桂進行賞賜。
可是在這件事上,內閣輔臣們也多有無奈,朝廷前些日子固然沒收了晉商一大筆錢,可是這些錢很大一部分都進了山東的太子都督府賬上,只有剩下一半左右才進了國庫,而朝廷眼下用度同樣存在巨量的缺口,也才使得前些日子出現了缺餉的情況。
眼下吳三桂打下了一次打勝仗,尋常的爵位和官職封賞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可是朝廷給與的金銀賞賜也不可少,特別是對於下層兵丁們的賞賜,就更加需要講究真金白銀才行,這卻是讓吳甡等人有些頭疼無比。
在皇帝要求之下,內閣最終給出了方案,那就是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對其部將也各有賞賜,但是在封賞方案當中,並不包含太多的實際利益。
林敬得知以後,便直接出言反對,認為封賞給的太輕,怕是會有傷功臣之心,更何況最重要的一項封賞沒有給到吳三桂,那就是開鎮東江的權力。
「啟稟父皇,兒臣以為不妨給吳三桂加授平遼總兵官,賜尚方劍,加封左都督,令其經營覺華島,伺機攻下皮島,重開東江鎮。」
林敬在眾臣面前侃侃而談,道:「昔日毛文龍據守東江鎮之時,對建虜的牽制之力甚大,即便我大明要同建虜議和,也不可錯失這一良機,否則等到建虜緩過來,怕是很難再從側後方對其形成威脅。因此兒臣以為,不妨給吳三桂更大的活動空間。」
說起來,在穿越之初的時候,林敬由於原本歷史上的緣故,從而對吳三桂始終懷著一種防備的心理,可是在經過了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林敬卻逐漸改變了這種思維——吳三桂在某種程度上而言,目前依然是大明的忠臣,也值得給與信任。
然而,與林敬相反的則是崇禎皇帝,他一方面認可林敬的判斷,可是另一方面他又不可避免地對吳三桂展開質疑,讓吳三桂執掌關寧軍,職掌寧遠本身就是在放權,可如果再讓其開鎮東江,到時候會不會勢大難制?
等到皇帝說完自己的顧慮後,繼續道:「昔日毛文龍之死,朕思之甚悔,不該任由袁崇煥貿然殺害邊將......可是這其中,也有幾分朕縱容太過的緣故。如今朕對於吳三桂,既用之,且防之,便是不想重蹈覆轍。」
林敬輕輕嘆息了一聲,這話說得倒是不假,其實關鍵還是在於根本制度上出了問題,那就是朝廷對於武人總是帶著幾分警惕心理,倘若承平時節自然無所謂,可是一旦戰亂,就會不停地爆發出根源性的問題來。
只是在吳三桂的問題上,林敬
並不決定放棄,他輕聲道:「父皇擔心的無非就是吳三桂無人制衡,兒臣以為不如捏住吳襄和吳家其他人,給吳襄一個京營提督戎政如何?一來進一步拉攏吳家,二來也讓吳三桂在做任何事情前,都好好思量思量.....」
吳襄.....
崇禎皇帝腦海中一下子浮想起了這個名字,不由點了點頭,道:「若是如此,倒也是一個辦法......FP
在說服了崇禎皇帝之後,內閣自然也不會反對這一舉措,畢竟大明將才已經出現了斷層,能夠跟吳三桂比擬的將領其實也沒有幾個,就算給了別人,怕是也無法在東江鎮站穩腳跟,到頭來反倒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林敬對這個結果也十分滿意,推動東江開鎮就是要在清廷腹心打下了一把鍥子,雖然這件事目前只是起了一個頭,可是其動靜已經足夠清廷警醒,也可以逼迫清廷內部的勢力進一步分化一對於和談這件事而言,其實是有利的。
除此之外,這件事也使得清廷內部對吳三桂的態度也會發生變化,原先好不容易形成的融洽氛圍被一掃而空,既讓吳三桂沒有了退路,也使得身處於盛京的祖大壽等原關寧體系的降將們更受猜忌,這也算是起到了一石數鳥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