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糧食危機(第2/2頁)
章節報錯
很顯然郝晉在來之前似乎已經做好了功課,他面對這位名聲鵲起的太子殿下並沒有慌張,老老實實地回到道:「臣準備親自督點這批糧食,全部將其封藏入庫,每日裡嚴格按照定量發賣糧食,每人每日限量購買二斗,不得多買,等到秋糧正式收割以後,便開始全力平抑糧價,使其迴歸到原本的價格水平上。」
林敬一邊聽著一邊點頭,這些手段雖然很平常但只要能堅持坐下來,基本上不會釀出太大的亂子來,至少還是能打個及格分。不過林敬認為,還有一些可以進步的地方。
「郝知府不愧是久歷地方庶務,經驗頗為深厚.....」
林敬乾巴巴地誇獎了一番,繼而道:「不過以本宮之見,尚有數條需要進一步彌補。」
「還請殿下賜教。」
「首先,京城中已經湧入大批流民,他們已經沒有足夠的銀錢去購買高價糧,甚至朝廷就算平價賣出,他們也無力購買。你準備怎麼辦?」
「這......」
郝晉頓時啞口無言,他總不能直接給這些人白白賑濟糧食,否則再多的糧食也不夠這麼賑濟下去,到時候反而會誤了大事,於是便將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
林敬笑道:「你的擔心很有道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以工代賑呢?眼下京城的城牆還需要修繕,正是缺少勞力的時候,完全可以讓他們去修繕城牆,朝廷則按照標準撥給糧食,既能供其生存,也可修繕城牆,一舉兩得。」
郝晉原本也快想到這一條,只是腦海裡始終沒有轉過來,此時聽到林敬的建議後,連忙說道:「殿下所言無不道理,臣自當照理辦妥。」
林敬點了點頭,手指點向了遠方因為購買糧米而爭執的百姓,道:「在這個關鍵節點,糧食並非最為關鍵的東西,對朝廷的信心才是,後面每天必須派人來這裡維持秩序,要讓百姓們明白,朝廷已經在全力籌措糧食,馬上就會運到京師,讓他們不要盲目購買高價糧。
「是,殿下所言,臣實在佩服....」
的確,倘若是一個積年老吏在跟他郝晉說起這些問題,他還能淡然處之,可是眼下開口的卻是年僅十七歲的太子,實在讓人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林敬繼續道:「還有最後一點,二百萬石糧食縱使運抵京城,只怕也難以堅持到秋收,因此我已經安排山東的太子都督府緊急送來了一批土豆,你需要安排百姓在京畿之地種下,眼下時節雖然晚了一些,但也不是完全種不了,等到秋收之前就能收穫一批,到時候就可以支撐渡過這一段時間。」:
就在兩個月前,山東的王象晉就已經給林敬寫來了信,原來他在深入山東各地推廣新的甘薯和玉米時,也針對性地做了一批育種,算是有了一定的收穫。而林敬在得知以後,已經發覺京畿可能會面臨的糧災,便派人去送了一批過來,開始進行嘗試播種。
特別是甘薯,本身作為一種極為耐養活的植物,即便是在五月份也是可以進
行播種的,而且成熟期極短,只需要到八月份就可以收穫。
郝晉頓時有些詫異,他好奇地問道:「殿下說的是甘薯,可是農居士老大人推廣的良種?」
「沒錯。正是他老人家培育出來的,已經在山東進行了大面積播種。」
林敬點了點頭,王象晉在整個大明都算得上很有名的人物,他還有一個很響亮的雅號,被世人稱之為農居士。
郝晉連忙道:「殿下有所不知,實際上早在三月份的時候,農居士老大人就已經給下官送了一批育種,他老人家聲稱在京畿也要試種一批,因此下官也在京畿派人種了兩千多畝,大概在下個月就能收穫了!」
林敬頓時大喜,他知道甘薯的產量極高,在後世時經過育種後的甘薯畝產量通常能達到兩千五百斤到五千斤左右,而眼下這個時代的甘薯雖然還沒有經過良好的馴種,可是它比較好養活,至少也有個八百斤到一千斤左右的水平,這可遠遠超過了其他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