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當皇帝也不容易(第1/2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在林敬看來,袁崇煥之所以敢殺毛文龍,除了崇禎皇帝的寵信以外,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當時東江鎮和朝廷之間的關係。
東江鎮起於天啟年間,而與此同時朝廷在遼西和東江兩個軍鎮的花費已經到了每年六百萬兩的規模,形成了巨大的財政壓力,與此同時大明由於地方起義不斷,流民遍地,財稅也受到了破壞,根本無法再承擔這麼沉重的軍費,也使得欠餉兵亂之事時有發生。
到了這個階段,朝廷在遼東已經根本撐不起兩個軍鎮,必須要開始做出一個選擇——但問題是這個選擇從一開始就不算什麼選擇,因為遼西軍鎮將門勢力深厚,在朝廷內的關係也是根深蒂固,想要動他們根本不現實。
反之,東江鎮屬於新設立沒多久的軍鎮,在朝廷沒有根基,且朝廷也沒有在東江位置派遣監軍,東江鎮上上下下只聽從毛文龍一人的命令,對朝廷根本沒有放在眼裡,可以說幾乎已經成為了毛文龍的個人私人武裝。
在這種情況下,誰活誰死,自然是一目瞭然。
因此,袁崇煥不管是不是矯詔都已經不再重要,他殺毛文龍已經成為了上上下下都可以接受的一件事情,即便是崇禎皇帝也不得不為他擦這個屁股。
當然,後來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多多少少也有這個原因在裡面。
林敬之所以跟吳三桂去說這些陳年往事,原因也就是在於他希望吳三桂將來能夠重開東江鎮!
沒錯,想要重開東江鎮,必須要有對遼東足夠了解的人,如今在朝廷這樣的人才並不多,而吳三桂則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選,
沒錯,在歷史上吳三桂選擇了投降清廷,他的忠誠度有問題,可是一旦考慮到東江開鎮這個問題,無論放誰過去都有可能會面臨這個問題—―畢竟天高皇帝遠,林敬也不可能把握住東江鎮上上下下。
可問題是,林敬有一點看的很清楚,只要放手給吳三桂權力,那麼只要他還想保持獨立的地位,就不可能去給滿洲做狗!
為此,林敬甚至許諾可以給吳三桂封王,還可以允許他跟雲南沐家一般,永鎮東江,真正在遼東擁有自己的國中之國!
不得不說,這些許諾徹底吸引住了吳三桂,他所想要的,不就是這些嗎?
只是原本吳三桂放在心裡根本不敢吐露出來,甚至連同皇太極暗通款曲的時候,也沒有吐露出這個野望,可是眼下太子給予的承諾,卻讓吳三桂一下子下定了決心!
因此,在回到寧遠之後,吳三桂的心思就被徹底勾起來了,他一方面抓緊時間去搜羅覺華島方向的情報,另一方面也在耐心地等待著時機,只有先做好第一步,佔據覺華島以後,他才能慢慢地重新開闢東江鎮。
劉子政自然不知道這其中的具體過程,只是他聽到吳三桂說太子想要重新恢復東江鎮之後,心中卻是猛地一跳,興奮道:「若是殿下真有這個想法,那咱們就必須趕緊開始了,」
「沒錯,拿下覺華島,便是開東江鎮的第一步。」
吳三桂沉聲道:「這段時間要時時刻刻盯住覺華島方向的動靜,等到援軍抵達之後,我們便準備登島作戰!」
「援軍?咱們哪來的援軍?
劉子政不由得有些好奇。
吳三桂笑了笑,指著遠方的海面,輕聲道:「太子殿下已經派遣沙船幫北上,等他們趕到這裡後,我們就可以準備登島作戰了!」
「總鎮所思所想,正是卑職所思所想,願隨總鎮鞍前馬後!」
見劉子政表態,吳三桂也頗為滿意,他便著力邀請劉子政回府上一敘,而劉子政自然欣然答應了下來。
等到眾人騎馬返回寧遠之後,天色已經到了傍晚,府中自然早早備下了酒菜,
而吳三桂拉著劉子政前往花廳飲宴,席上雖然都是一些簡單菜式,但是份量卻很多,二人吃完以後,倒有幾分酒足飯飽的感覺,
吳三桂笑道:「家父和三弟都在京城做官,這府上便空蕩蕩的,平日很少來客人,若是有失禮數,還請敏修見諒,」
劉子政知道吳三桂是一個頗為好客的人,看出他頗具誠意,便輕聲道:「寧遠邊陲之地,像這樣已經很不錯了。。。說起老令公,卑職倒是聽說如今可是深受太子殿下的賞識,如今在協管京營事務,不愧是老而彌堅!」
吳三桂輕輕拱手錶示感謝,才繼續道:「家父早年間因為一些事情被天子誤會,眼下能夠協管京營,倒是多虧了殿下居中協調,倒讓我這個當兒子的為之汗顏!」
原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曾經為錦州總兵,只是在大淩河之戰中支援時因為逃亡導致全軍覆沒,也使得大淩河之戰徹底失敗,最終祖大壽降清,孫承宗罷去,吳襄下獄,一直被關到去年時,才因為太子開口被放了出來。
說過這件事情之後,吳三桂便邀請劉子政去了自己的書房,只見裡面倒也帶著幾分武將世家的作風,雖然入眼間處處雕樑畫棟,陳設琳琅滿目,可是終究少了幾分讀書人的清雅之感,架子上的書籍也落滿了灰塵,很顯然已經很久沒有翻閱過,
四面牆上則是掛著幾幅名人字畫,其中既有唐寅和王冕的畫,也有書法大家董其昌的字,當然這也並不稀奇,畢竟此時董其昌的字最受歡迎——不過這些都沒有入劉子政的眼,他反而看向了一旁掛著的一幅對聯,
「深院花前留劍影,幽房燈下散書聲。」
劉子政輕聲唸了出來,繼而讚歎道:「這幅對聯倒是符合對總鎮的評價,文武雙全,當世名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