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新軍編制(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廷麟將手中的兵籍名冊呈遞了上來,然後便開始介紹著他這一次招募的標準,不同於先前招募太子親軍營,這一次不可能將所有的兵源全部從運河縴夫裡面尋找,既不現實也不妥善,因此便將招募範圍擴大到了整個山東,在濟南府、德州府、青州府、東昌府以及登萊等州府全面招募。
由於招募範圍相對更廣,具備條件的適齡男子自然也就越多,再加上抗虜軍在山東的名氣非常大,且待遇也非常好,因此吸引了大量的青壯年前來報名。
楊廷麟分派到各州府的徵兵官也都嚴格執行林敬的招兵規則,首先將性格樸實身體強壯的農家漢子或者是礦工篩選出來,其次便進行相關的測試,比如舉石鎖、以及跑步等等,反而對個人武勇並沒有什麼要求,凡是能夠透過前兩項者便都會先列入名冊當中。
之所以只考舉石鎖和跑步專案,卻不考個人武勇,也是林敬定下來的原則。
抗虜軍講究團結協作,個人武勇在戰場上反而只會誤事,而且像相關的冷兵器格鬥也都會在新兵訓練中有相關涉及,因此並不需要特別強調。
而舉石鎖只涉及到個人力量,只需要能夠達成基礎要求就足夠,至於長距離奔襲能力則考驗了個人的耐力,而這一點則是林敬非常重視的關鍵。
畢竟在這個年代裡,軍隊的行軍能力非常重要,決定是否能夠展開長途奔襲、包圍穿插等戰術的實現,就好比在先前的清河之戰和德州之戰之中,明軍之所以能夠獲取勝利,就跟明軍的長途奔襲能力密切相關。倘若軍隊體力不足,那麼像這些戰術自然無法實現。
當然,由於這個時代裡百姓長期存在營養攝入不夠的情況,使得許多人的體力嚴重缺乏,因此在選兵的過程中也沒有提出特別高的要求,只要能夠滿足一定的基本要求即可。不過即便如此,選拔出來的新兵素質也都遠遠強於尋常的明軍。
“一個月的基礎佇列訓練,再加上一個月的火槍戰術訓練,基本就能讓新兵初步具備戰鬥力,眼下的問題還是軍官,存在一定的差額。”
楊廷麟微微嘆了一口氣,很顯然這個問題讓他多少有些焦頭爛額。
按照原本抗虜營的編制,一個營至少需要一百個隊長,三十個旗總,十個把總和一正一副兩個營千總,算起來差不多需要一百四十二個大小軍官。
如今新招收兵員一萬八千人,將來若是補充到抗虜軍當中去,也就是說需要再搭建十八個營架子,需要的軍官則多達兩千五百五十六人,其中固然可以從原來的抗虜軍裡面抽調一千多人來當軍官,可是至少還存著千人的空缺,
尤其是大量高階軍官,根本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提拔出來的。
林敬沉吟了一番,道:“低階軍官必須是出於行伍的老兵,這是保持戰鬥力的關鍵。這樣所有的隊長一級都從老營裡面抽調,至於旗總則從太子親軍營裡面選拔,他們個個都是全軍的精銳,用來當旗總正是理所應當。”
楊廷麟點了點頭,他微微發愁地說道:“隊長和旗總一級別雖然需要的人最多,可是要求也不高,只要打仗時敢於用命能聽指揮也就夠了,可是再往上的把總和千總卻不能輕視,若是沒有足夠的經驗,只怕會誤事。”
林敬微笑道:“這一次打完仗,不少軍官也該得到升遷了,你把原先抗虜軍裡那些立下大功的千總、把總和旗總的名單整理出來,到時候組(本章未完!
第520章 新軍編制
織一個為期一個月的中級軍官培訓營,專門負責培訓這些旗總們,等到畢業之時,便可以選拔其中優異人才充當把總甚至是千總。”
“至於那些立功的營千總和把總們則歸於高階軍官培訓營,同樣是學習培訓一個月,等到畢業時選拔優異升為參將或者是正負千總,總之架子先拉起來。”
“好主意。殿下果真是天縱奇才,竟然想到了這般好辦法。”
楊廷麟發自內心地吹捧了幾句,一旁的吳偉業卻是撫須微笑,似乎早已對林敬的種種表演已經變得習慣。
林敬揮了揮手,問道:“抗虜軍想要真正發揮戰鬥力,光是招募這些新軍還不夠,新的編制你們可有想法?”
“回稟殿下,臣以為原本抗虜軍下轄十五個營,就已經頗為笨重,尋常指揮難以排程,本應及時回稟,只是前些日子一直處於戰時,如今整編之際,更應該重新進行編制,方能發揮其戰力。”
第520章 新軍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