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麟對這個問題恐怕是已經思來已久,他很快就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千人小營依然不變動,但是可以在營之上增加一級編制,以方便排程,當然具體怎麼編制還需要由太子來定奪。

林敬點了點頭,他同樣也是這麼想的,實際上抗虜軍之前雖然一直沿用薊遼軍的編制制度,但是這一套制度是戚繼光昔日在遼鎮所創,核心以小隊為單位,顯得十分小巧靈活,且火器裝備率也只是在三成左右。

可是如今抗虜軍火器裝備率已經到了六成,甚至還在繼續緩慢提高當中,因此再繼續沿襲這種編制,也就顯得不是太科學。

實際上,在林敬看來,按照抗虜軍目前的火力編制,只要略略修改一番,就可以實行清末時期的新軍編制。

按照清末新軍的編制,每鎮額定兵員為一萬兩千五百一十二人,由步、馬、炮、工、輜重等兵種組成,設統制率領。鎮下則分為協、標、營、隊、排、棚,分由協統、標統、管帶、隊官、排長和正、副目率領。

在林敬的設定當中,每棚則依然按照目前的小隊編制即可,全隊轄制十人,由正副小隊隊長率領;而每三隊為一排,轄定三十二人,設排長和副排長各一人;每四排為一連,轄定一百五十人,設立正副連長各一人,負責後勤的連司務長一人和炊事一隊,以及軍樂一隊。

而在連一級別則分為步兵連、炮兵連、騎兵連、輜重連和工兵連五種,其中步兵連和騎兵連人數都是一百五十人,炮兵連人數為一百二十人,轄制八門佛郎機炮。至於輜重連和工兵連則都是一百人。

在連之上的編制則為營,不過這種新的營要比目前抗虜軍的營略小,其中每個戰兵營編制四個步兵連、一個炮兵連和一個輜重連,再加上一個營屬騎兵排,全營合計一共為八百六十人。

當然,像純粹的騎兵營則只轄制五個騎兵連,再加上正副營長和營編制,一共是七百六十人。而炮兵營則只轄制四個炮兵連和一個輜重連,加上正副營長和營編制,一共六百人,轄制佛郎機炮三十二門。輜重營則是轄制一個

工兵連和三個輜重連,加上正副營長和營編制,一共四百二十人。

在營之上的編制則為標,其中每個步兵標為三個步兵營組成,加上標下屬炮兵連、騎兵連和輜重連,以及正副標統和標編制,全標合計一共為三千人。

而標之上則為協,每個協下屬兩個標,再加上一個炮兵營、一個騎兵營和一個輜重營,以及正副協同和協編制,全協加起來則為七千八百人。

協之上則為鎮,其中每個鎮下屬兩個協,以及正副統制和相關一應人員,全鎮加起來則為一萬五千八百人。

如今林敬準備就這一套編制編制出抗虜軍第一鎮和抗虜軍第二鎮出來,並且準備將太子親軍營改變成為太子親軍標,並且單獨編制一個騎兵標和一個炮兵標,全軍加起來總人數將會邁過四萬大關。

聽到了太子殿下的宏偉計劃之後,楊廷麟和吳偉業二人頓時感覺到目瞪口呆。

按照這種新型編制來算,真正人員的增加還不算什麼,其中大量的騎兵和炮兵的加入,幾乎使得目前抗虜軍變得更加強大。當然,也更加費錢。

光是那個還在紙面上的炮兵標,就讓人感覺到頭皮發麻,看看,光是一個炮兵標就需要轄制一個重炮營和三個佛郎機炮營,再加上一個輜重營,全標上下光是紅夷大炮都需要配備十六門,佛郎機炮則需要足足九十六門,也就是說光是這個炮兵標就擁有足足一百一十二門火炮。

倘若再將每個步兵協下屬的火炮算下來,也已經達到了九十六門火炮的地步。

也就是說整個鎮下屬的火炮將會足足超過三百門,相比起戰前的抗虜軍火炮數量幾乎提升了足足三倍,所需要耗費的銀兩自然絕不止是三倍。

吳偉業在心中默(本章未完!

第521章 增加生產力

算了一番,整個人頓時長長嘆了一口氣,他知道光是為了解決這兩個鎮的六百門佛郎機炮,就足夠讓他掉光頭髮了。

在林敬新制定的練兵計劃當中,太子都督府依然負責統籌兩鎮兵馬,原先的參謀處、軍法處、軍械處、總務處等等暫且不變,繼續統籌全軍的建設工作。

除此之外,林敬還在太子都督府下屬建立了一所大明抗虜軍軍事學院,此學院暫時下設中級軍官培訓系和高階軍官培訓系,系下則分為步、炮、馬、工等班級,專門長期用來培訓新式軍官。

根據林敬的命令,將來抗虜軍旗下的所有軍官升遷,都必須完成時長一個月到三個月不等的軍官培訓,此外還會對軍中士卒和外界招收學兵,完成一年學制的學兵,都將會被直接任命為排長或者是副連長及以上的軍職。

可以說,林敬的這一整套練兵計劃,幾乎使得吳偉業和楊廷麟為之震驚,他們甚至都以為這是林敬在經過了長期思考後的一個結果,只是在今天才開始公佈。

“第一鎮的統制,就讓薛平度來做,副統制讓董天保出任,至於第二鎮的統治讓許翟來出任,副統制可以定給許成....

林敬繼續開口道:“親軍協協統可以讓趙雲深來出任,副協統讓許翟來做,炮兵協的協統讓王德威出任,副協統可以讓高準翼來做,騎兵協的協統讓袁文泰來做,副協同黃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