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像這樣的一個人才,正是林敬目前最合適的人選。

但問題就在於,儘管王象晉眼下在山東新城老家隱居,可是他本人是嘉靖四十年的生人,到如今已經有八十三歲了,放在古人裡面已經是祥瑞級別了,還能不能折騰得動還是一個問題呢。

想到這裡,林敬便微微有些頭疼,不過他很快也做出了決定,那就是親自上門看看,這位老廉頗還能不能上陣廝殺。

不過林敬也做了二手準備,便派人將左中允林增志喚了過來。

林增志自從到了山東之後,便一直紮根在衙署之中,協助吳偉業協調地方政務,整個人都忙得脫了相,因此當林敬見到他的時候,卻頓時嚇了一跳。

“任先,這段日子辛(本章未完!

第518章 新作物推廣

苦你了。”

對於自己的心腹大臣,米慈娘一向不吝嗇言語上的誇獎。

林增志輕輕嘆了一口氣,道:“殿下如此誇獎下臣,臣實在心有慚愧,如今山東地方凋敝,百姓民生也都陷入了困境,若說臣無動於衷,實在是良心讓狗給吃了......因此,臣不覺得勞累,只覺得為百姓做的事情實在太少。”

林敬輕聲嘆口氣道:“任先啊,你能這麼想就已經很好了,眼下想要改變百姓們的處境,絕非一朝一夕的時候,飯要一口口吃,事情也要一步步做,只要還在往正確的方向前進,那麼遲早有一天局面會發生變化的。”

林增志抱拳道:“殿下教訓的是。”

朱慈熄繼續道:“眼下倒是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關係到天下百姓的口糧問題,還需要你來做。”

緊著這,林敬便將新作物的推廣簡單講述了一遍,然後才嘆氣道:“我準備明日去新城縣拜見王公,只是事情還需要你先去做,目前暫時可以先安排在一些邊角地以及貧瘠的土地試種,不必一下子將規模放得太大。”

林增志若有所思地說道:“殿下說得是,新作物到底能不能種出效果現在還無法判斷,不適宜用來冒險,還請殿下放心,這件事臣馬上去統計山東各縣的貧瘠耕地,也好做到心中有數。”

次日清晨,林敬攜帶一眾侍衛隨從前往新城縣,陪他一同前往的官員便只有林增志一人,這一次主要還是以探訪為主,倒不適合大張旗鼓。

新城縣就位於濟南府以東,距離新城縣不到兩百里,在一眾隨從騎馬全力趕路下,還沒到天黑就已經抵達了新城縣。

而對於林敬的來訪,新城縣令蓋渝則是嚇了一大跳,他原本還不敢相信,後來在確認了林敬的身份後,連忙跪在了地上。

“下官新城縣令蓋渝見過殿下,殿下千歲萬安。”

新城縣衙大堂內,林敬伸手接過來下屬準備好的熱毛巾擦了一把臉,這是他平日裡的一個習慣,也能減輕不少疲憊感,讓人變得精神一些。

“蓋縣令,你先起來吧,我這次突然前來,倒不是為了故意嚇你,實在是為了王家而來。”

林敬將毛巾遞給了身旁的下屬,才望向一旁跪下的蓋渝,意味深長地說道:“蓋縣令在新城做了好幾年的官,應該對當地瞭解不少。”

一聽說太子殿下對王家感興趣,蓋渝內心的緊張頓時減輕了不少,便連忙爬起來虛虛地坐在了一張凳子上,屁股都不敢完全放下去,老老實實地開始介紹著王家的來由。

根據蓋渝的介紹,新城王家何止是新城的傳奇,簡直就是齊魯名門望族之意,被稱為“江北青箱”,原因便是因為這一家出的科舉人才實在太多,堪稱是數不勝數。

王家的先祖王貴原本是青州人,後來才遷居到了新城,他的孫子王麟十四歲便被保送到京城國子監就讀,雖然沒有考中科舉,但是卻開啟了家中的儒學之風,甚至便定下了家訓:存道義之心,行道義之事,友讀書之人,言讀書之言。

等到第四世時,王家的王重光成為了第一個進士,並且在萬曆年間病退,而後王家努力培養後世子弟,出現了王之垣、王之猷、王之都、王之棟、王之輔等一系列人才,像王之垣官至戶部左侍郎;王之猷則是歷河南左參政、浙江按察使;王之都則是官至開封府知府。

等到了第五代就更加顯赫,其中王象乾官至兵部尚書,追封太子太師;王象晉官至浙江右布政使;王象蒙歷江西道監察御史、光祿寺少卿;王象恆歷右金都御史、巡撫。

此外,王家同東林一黨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像東林***錢謙益便給世叔王象乾寫過墓誌銘,王象晉本人的次子王與胤同樣也是復社巨頭,正是此人拉攏江北匡社等八家文社與江南應社合為一體,組成了復社。

而且王家還同淄川畢氏有姻親(本章未完!

第518章 新作物推廣

關係,像畢氏也出了畢自嚴和畢自肅這一對兄弟,堪稱顯赫無比。

在王家最為鼎盛時期,家族中先後有十餘人進士及第,同朝為官,世人稱為““科甲之盛,海內新城王氏第一”。

即便不為了王象晉這個人,林敬想要治理好山東,也很難避開新城王家。此外在原本歷史上,新城王家始終都堅持效忠大明,家族成員死了三十多人,僅僅只儲存了王象晉這一支,因此林敬內心裡還是希望能夠拉攏王家為自己所用。

只是,想要搞定王家,並不比搞定藩王更容易,至少一味硬來肯定是不行的.....

第518章 新作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