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對於朱大典的這個問題,林敬也思考過了很久,如果按照原本歷史的發展,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真正解決,或者說需要等到新時代的來臨才得以實現解決,而在此之前,可以這麼說他們們本身就是一體多面。

何謂一體多面?

即他們既是擁有數十萬畝良田的大地主,也是擁有上百萬兩白銀的大商人,同時也在供養著家族裡的子弟考取功名,成為朝廷官員,像這樣的怪胎不要說明朝廣泛存在,即便是到了清朝也依然存在。

能解決嗎?

按照林敬對原本歷史的瞭解,縱使是雍正這等手段高明的皇帝,也只能推出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將士紳們的免賦權力給削減了一部分,並且收上來一部分田稅,可是對於商業這一塊,依然插不進去。

所以即便到了清朝以後,江南以及兩淮的大鹽商們依然能夠過得比皇帝還奢侈,他們的家族依然能夠傳遞下去——這便是林敬所需要面對的利益集體,殺不盡也打不完,層出不窮,捲土重來。

「南京工商管理總司的存在,首先就是要重新梳理商稅和關稅,廢除所有的苛捐雜稅,取消所有在南直隸的關卡哨所——」

林敬沉吟了一番,緩緩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構思。

沈廷揚頓時眉頭微微一皺,道:「殿下,這般優厚的條件,只怕便宜了這幫子商賈...…」

「不。做這些並不是一味給商賈減去負擔。」

林敬笑了笑,丟擲了自己的真實意圖,「我準備向父皇奏請提升南京工商管理總司下轄商稅,由目前的三十稅一提升到十稅一,另外正式開徵厘金,將所有的過稅歸入到厘金當中,江南的所有過稅都統一由厘金處徵收。」

沒錯,林敬可不是給商人們大開方便之門,他只想將地方上混亂的財權重新拿回來,在商稅上下功夫相當是比較簡單的辦法——眼下的林敬,可沒有底氣在田賦上動腦筋。

後世清廷所弄出來的厘金制度,相對而言就比較容易管控,畢竟江南設定多少厘金局,每個厘金局能夠收到多少錢,像這些問題還是能夠處理好的,至少林敬有信心能夠吃到這塊肉。

「新的厘金局將會在南直隸全面鋪開,我將會自任厘金局局正,具體的條呈屆時將會逐步出爐,不過新的厘金局還缺幾個做事的人,延之可願意選幾個人進來?」

林敬一邊說著一邊微笑著望向了朱大典,在最近這段時間裡,朱大典可以說對他出力不少,也算是透過了考驗,基本可以算是太子一黨,那麼在這個時候,不妨多給他一些甜頭,以示恩寵之意。

朱大典頓時一喜,他自然知道新產生的厘金局體系將會是一個權力非常大的地方,其中的油水更是不知道多厚,就算是過一道手都能吃得盆滿缽滿——他朱大典可是一個視財如命的人,有這樣的機會怎麼會錯過?

「多謝殿下!」

像朱大典好歹也是做了許多年地方封疆大吏的,眼下雖然已經被人彈劾罷官,可是手底下還有不少的得力干將,這些人雖然還在漕運衙門裡,可隨時都會被新來的大佬給清洗掉,不少人都有些惶恐,希望朱大典能夠給他們找一個新的容身之處,朱大典正在為這件事發愁不已,眼下能夠安排他們去厘金局,自然也算不錯了。

林敬微微一笑,工商管理總司和厘金局的事情這個月就要鋪起來,事情只要上了正常的渠道,自然也就好說,可是眼下還有另外一件關鍵的事情需要早做準備。

「你們都知道,前任兵部尚書陳公因為妄自私下議和,已經被朝廷處置.......其中曲直對錯我並不想評價,但是有一點,同東虜議和之事的確是真,而且東虜那邊已經答應了下來,雖然未必是真心,可是如今我方毀約,東虜勢必

會發起報復。」

聽到林敬的聲音,眾人不由得感覺到了些許沉重,東虜入寇幾乎成為了大明上下所有人的一道心理陰影,可以說截止到目前的四次東虜入寇,都給大明造成了極為慘重的破壞。

第一次東虜入寇,發生在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繞道蒙古地區,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佔遵化,圍攻京城,一時間使得天下震動。

而經此一戰,明軍大敗,總兵滿桂、孫祖壽戰死,總兵黑雲龍、麻登雲被俘、投降,兵部尚書王洽下獄,副總兵申甫以下約七千人被斬,四萬援軍敗於永定門外。

次年,清軍退兵,總督薊遼都御史劉策下獄論死,大學士韓廣致仕,兵部右侍郎劉之綸陣亡於遵化,薊遼督師袁崇煥被殺,大學士錢龍錫下獄。

第二次東虜入關,爆發在崇禎七年,皇太極率領大軍兵分四路,以大同、宣化一帶為主攻方向,分別破關口而入,而沿途明軍絲毫沒有抵擋之力,地方守官要麼棄城逃跑,要麼緊閉城門,任由敵軍掠奪人口,後金兵如入無人之境,在明朝州府臺堡之間往來穿梭,掠奪了大量金銀財寶和人口出關。

第三次東虜入關則是爆發在崇禎九年,此戰中阿濟格率領大軍兵分三路奔向冀北,入獨石口,八天後就趕到了京城延慶縣以外,連敗明軍七次,而後更是攻居庸關,取昌平,焚德陵,大軍直逼西直門下。

而在之後的一個月裡,後金軍隊在京城附近瘋狂劫掠,入定興,下房山,戰涿州,攻固安,克文安,破寶坻,殺知縣趙國鼎,陷順義,佔河西務,屯兵密雲、平谷,圍繞明都,連克十二城,五十六戰皆大勝,獲取人畜十七萬九千八百,直到八月才出關,出關的時候,甚至將馬匹都用彩布裝飾,一路沿途奏樂,甚至用木牌寫下了「各官免送」的字樣,以示對大明的羞辱。

而第四次東虜入關之戰是在崇禎十一年,此戰由多爾袞率領入關,分別從牆子嶺和青山關毀邊牆而入,一路攻到了濟南府,將濟南屠殺燒燬一空,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裡,清軍獲人畜四十六萬,甚至將孫承宗一家都屠殺殆盡。

可以說,每一次的東虜入關之戰,都是在大明的心窩子裡捅刀,痛徹肺腑,卻又無可奈何,實為大明開國二百餘年之驚天大恥。

而這一次,東虜很可能會掀起第五次入關之戰,如何不讓林敬為之心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