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

自從林敬委任吳偉業和林增志督令太子親軍事物後,很多事情的進展也就順利了很多,原本崇禎劃撥了一部分原本屬於京營的營房給到東宮,只是先前一直沒有去接收打理,眼下他們作為東宮的屬官,很快就完善好了相關的首尾。

而朱慈熄巡視了一遍營房之後,他卻對此非常不滿意,可以說這個年代的營房管理之混亂,幾乎可以稱為一大奇觀,到處可見的老鼠、說不清道不明的汙垢,幾乎使得營房成為藏汙納後的場所。

後來到崇禎十六年的京城大疫中,京營作為重災區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本身髒亂差的環境就是瘟疫傳播的最好溫床。

林敬當下也不客氣,讓正在京城遍查瘟疫的吳又可,親自帶人對京營裡進行了全方位的清理,甚至還拆卸了一部分破舊的營房,重新在原來的地基上搭建出了新的營房,並且也制定出來了營房衛生條例,說白了就是將先前吳又可整理出來的《京城防疫條例》進行了改動,主要是新增了一些更加嚴苛和強制性的條款。

對於林敬這麼重視衛生這一點,吳偉業是有些不太理解的,他雖然不會帶兵打仗,但是不代表他沒有見識,至少他還從未見過有人在軍中這麼強調所謂的衛生條件。

不過經過了這麼一番整治之後,營房中的確要乾淨了一大截,至少走進去的時候不會聞到一股腐敗夾雜著惡臭的味道。

林敬檢視了一遍之後,該專門派人在營房旁邊修建了公共廁所,並且還專門修建的化糞池,屆時

他將會安排專門的人將這些糞肥進行摳肥,然後可以用來種植一塊蔬菜田,供太子親軍食用。

健康、綠色、可迴圈!

這些工程雖然耗費相當巨大,但是林敬眼下手裡並不缺錢,首先崇禎給他調撥了五萬兩銀子,作為前期的費用,其次在這個期間,周奎看到了第一筆的分紅收益後,便又向林敬投資了四十萬兩。

對於此時的周奎而言,他雖然不太懂皇家商會到底在做什麼生意,但是他並不擔心太子會賴賬,至少這個利息錢還是非常可觀的,畢竟尋常民間可沒有這麼高回報的投資渠道,更沒有太子這塊招牌打底。

而此時的項煜為了在林敬面前圖表現,便主動去聯絡周國丈,藉著周國丈這一次的收益來告訴京城中其他的勳貴們,抓緊時間來參股皇家商會,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以及周奎的實際收益刺激下,已經有不少人開始想著法子給太子塞錢。

“啟稟太子殿下,按照目前的進度來看,在五月份之前皇家商會基本上就可以集資八十多萬兩,在六月份之前估計能集資兩百萬兩左右。”

項煜老老實實地在林敬面前彙報著最近的功績,他雖然低著頭,可是眼神中的得意卻無法掩飾。

林敬微微一笑,道:“仲昭,做得好,如果你能夠完成這個業績,到時候我給你獎勵三萬兩銀子!”

“三萬兩.......臣實在愧不敢當.......”

說歸這麼說,可是項煜心裡是非常想要的,畢竟三萬兩可不是一筆小錢

當然項煜明面上還得裝作一副淡泊名利的模樣,道:“臣原本就是太子殿下的家臣,做這些事情也是應該的,還請太子殿下收回成命!”

林敬微微一思考,並沒有強求,而是笑道:“既然如此,那這五萬兩銀子就算你入股皇家商會好了,到時候我會按照季度給你發分紅,那也是一大筆錢呢!”

“臣多謝太子殿下.......”

項煜心中微微有些興奮,他感覺自己飛黃騰達的機會快來了!

在一邊整修營地的時候,林敬也開始準備著手招納兵源,雖然那一兩百個軍官可以在京營裡面招募,可是三千普通計程車卒可不能在京營裡挑選,一來動作太大容易引起勳貴們的反對,二來在越發腐朽的京營裡很難挑選出來。

根據林敬的瞭解,當年戚繼光在練兵的時候也非常重視兵源,他招募士兵時的要求非常嚴格,僅僅挑選那些鄉野老實之人,即便他在義烏礦工中募兵,也只吸收不投機取巧、不怕死的老實人當兵,最終徵得義烏籍士兵四千餘人,其中多為礦工和農民。

原因就在於戚繼光十分強調軍隊的紀律性,講究上行下效,令行禁止,而只有那些性格老實的人才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

在當年戚繼光訓練薊鎮士兵時,發現九邊士兵軍紀渙散,於是他為了彰顯戚家軍的軍紀嚴明,命令從浙江帶來的三千戚家軍立於滂沱大雨之中,而這三千戚家軍身著重甲,持劍而立整整一夜,沒有絲毫散亂,軍勢之嚴整,氣勢之雄偉,使得薊鎮士兵都為之羞愧。

如今林敬要練兵,他自然需要學習戚繼光的治軍思想,當然眼下他自然是不可能前往義烏招收礦工,不過他也不是完全沒有目標,訓練新軍需要選擇老實本分計程車兵,也需要選擇具備一定協作能力的兵源,而運河縴夫便是很好的招兵物件。

縴夫同礦工一樣都是社會的最底層,生存環境都十分困難,因此招募花費並不高,相對於此時京營裡的兵油子而言,自然是要廉價許多,這就使得朱慈熄能夠儘可能節省成本,可以養活更多的兵源。

此外縴夫長期從事重體力工作,說明這些人的身體條件都還不錯,當兵打仗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而且縴夫常年需要聽號子行事,代表著這些人具備一定協作能力,能夠聽從指揮,這對於一支軍隊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素質。

更關鍵的一點,便是在直隸和天津都有運河,縴夫少說也是以萬計,到時候去招募的時候不用擔心沒有足夠的兵源。

想到了這裡,林敬也就下定了主意,不過眼下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派去募兵的人選,畢竟眼下林敬手底下的幾個人,都已經吩咐了差事,他們自然都沒有這個時間。

至於馬上抵達京城的黃得功和周遇吉地位都比較高,讓他們統領新編練的羽衛營自然沒什麼問題,可是負責僅僅只有三千人的太子親軍營,對於他們而言自然是大材小用,憑白寒了人心。

必須要選擇身份相對合適,而且具備一定的才能,同時對大明忠心耿耿的幹才才行。

“有了.…......“

林敬在先前翻閱東宮和朝廷資料的時候,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至少眼下有兩個人很適合做這件事,一個便是原來的東宮侍讀楊廷麟,另一個人則是戶部郎中沈廷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