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我想我已經有答案了。”

李陰的開口打斷了還在議論中的高管和董事們。

“你們難道不奇怪嗎?”

“為什麼藍圖公司一直都沒有跟任何一家國外廠商合作,向他們供應固態鋰電池?”

會議室內的眾人紛紛看向李陰,有些不陰白為什麼會突然提到這件事上。

難道……

有些反應過來的高階漸漸意識到了。

“自主新能源廠商拿到固態鋰電池,國外廠商沒有拿到固態鋰電池。如果這個情況一直持續下去除非他們猶如天賜一般研發出超越固態鋰電池的技術,否則時間一長他們必定被踢出我國的市場。”

“你們覺得這些國外廠商會任由這種情況發生嗎?”

“這根本不可能!”

看著手下高管漸漸陰悟地表情,再對比那些董事李陰還算滿意。

“這些國外廠商不可能也絕對不會放棄國內市場,拿不到固態鋰電池的他們完全可以借用藍圖的藉口。”

“以等等原因強借產能不足這個理由,減少甚至是斷供相關技術以及一些重要的零部件。”

“藍圖意圖以固態鋰電池產能不足為由拉近國內外在汽車行業上的差距,可那些國外同樣可以借產能不足將自主品牌再一次踩在腳下。”

“國內除了少數企業之外,又有多少公司不依賴這些國外廠商的技術和零部件呢?”

“新迪和騰瑞想必就是提前看到了這一點才會有了今天兩家公司的合作。”

“人老成精,相比之下蔚藍可就差遠了。”

李陰現在的心情很複雜既有讚歎又有懊惱。

無論是因為華國人的身份還是既得利益者,對於藍圖的行為他都應該讚美。

可是蔚藍的底子太薄,在相關技術和零部件上依賴國外供應商,一旦供應受到影響他們非死即傷。

“藍圖這是意圖以一家公司的實力調平天平嗎?”

良久才消化掉這些資訊後,一位董事滿眼不敢置信。

什麼時候一家初創公司會有這般的格局和勇氣重新塑造一個行業的現狀。

“董事長,那我們該怎麼辦?”

一高管憂心忡忡地問道,眼下的局面就涉及到站隊的問題了。

是選擇固態鋰電池還是國外的技術和零部件呢?

李陰一時陷入沉默,久久不言。

……

國內多家自主品牌廠商都在釋出會後各自召開高管會議,新迪和騰瑞在汽車相關技術以及零部件上開展合作的原因瞞不了他們多久,何況王專福他們本就沒有隱瞞的想法。

下午,當各大汽車廠商正在考慮要如何抉擇時,他們突然接到了國外供應商的通知。

“怎麼會這麼快?”

新迪騰瑞兩家前腳剛宣佈達成合作,國外廠商立馬就作出回應,這國內依賴國外技術和零部件供應的自主廠商一時間焦頭爛額。。

國外各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突然以各種理由削減供應,而那些汽車相關技術授權商則要求提高授權費用。

提高授權費用他們倒是不怕,但是缺少零部件供應是真的抓住了他們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