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七日上午九點,新迪與騰瑞公司召開釋出會。

在釋出會上,兩家公司創始人高調出席,在現場數十家新聞媒體的鏡頭前簽署合同。

隨後兩家創始人輪流回應了媒體記者們的提問,其中當被問到兩家公司為何會這般突兀的決定各自出資成立新公司時,王專福面帶笑容從容不迫地回應道:“新迪、騰瑞兩家公司一直都保持著合作和競爭。”

“自從固態鋰電池的問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必將步入快車道。為了能夠更好地履行職責和服務社會,才有了兩家公司進行更深入地合作的決定。”

“我們堅信在深耕國內市場之後,新能源汽車將會成為我們國家一張嶄新的名片。”

……

這場釋出會後不久就火速登陸各大社交平臺。

無數吃瓜網友在這些釋出會片段影片下發表評論。

“老牌汽車巨頭和新能源汽車霸主強強聯手,這是在向國外汽車集團亮劍啊。”

“亮劍?笑死爺了。一家日薄西山的汽車公司、一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電動車公司聯手,我看是抱團取暖才對。”

“怎麼哪哪都有你?看你這地址該不會是50萬吧!”

“兩家數百上千億的公司聯手開展合作背後肯定有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但是從公司資產規模和技術實力上看確實是強強聯合。”

“不知道有沒有圈裡的大佬出來分析一波?線上等。”

……

無數網友留下自己看法,也不乏有網友對這件事情的高度關注,希望能夠有人能夠深度剖析一下,可惜註定讓他們失望了,懂行的這個時候都在忙著開會呢。

遠的暫且不說,同處於廬州府的蔚藍公司在新迪騰瑞兩家公司召開釋出會後第一時間召開高層會議。

“奇怪,他們怎麼會這麼突然的宣佈開展合作,而且還是各自出資和技術成立公司?”

蔚藍的高層會議上一位常駐董事非常納悶,平常這兩家公司雖然曾有過合作經歷,但是同在一個圈子裡競爭往往大於合作,怎麼會突然高調宣佈合作。

不解的又何止這一位董事,蔚藍公司董事會成員大多都是背後的投資方派駐到公司的監察代表,基本上都不是行業出身。

蔚藍汽車創始人李陰坐居首位,沒有將目光放到這群董事身上,因為這些董事根本不堪一用。

越過這些董事,李陰看向跟隨自己一路走過來的高管們。

“事出有因,這兩家公司一個是老牌傳統汽車巨頭一個是新能源汽車霸主,而合作的方向是汽車相關技術研發和零部件研發生產。”

“從目的上看應該是為了擺脫對國外技術和零部件的依賴。”

“你這麼一說但是有這個可能,畢竟新迪曾經就因為在某些重要的零部件上受到國外供應商的制約,只是我想不陰白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另一位高管補充道。

“我倒是覺得可能跟固態鋰電池有關,在釋出會結束後的記者提問上王專福就有提到過而且還豪言讓新能源成為我國的一張嶄新名片。”

“我個人認為這件事應該跟藍圖公司脫不了干係。”

蔚藍的高管們你一言我一句,意圖透過釋出會上的內容分析兩家公司合作的原因。

李陰聽著高管們的看法,隱隱間像是察覺到了什麼可是卻又少了一些關鍵資訊,就像是隔了一層迷霧似的。

不顧手下高管們的熱議,李陰陷入沉思,喃喃自語:“技術、零部件、固態鋰電池、藍圖公司?”

“這些資訊都沒有錯,只是邏輯顛倒過來了。”

“這些事情的源頭都是來自藍圖這家公司。”

重新串聯了這些資訊過後,李陰悟了。

“不愧是在行業裡各自穩居一方的企業,相比之下蔚藍還是太嫩了。”

李陰輕笑著,相比之下蔚藍進入汽車行業的時間短沒有那些老牌企業的嗅覺敏銳,可是這一次也算是給他上了一課,讓他意識到了不足。

不怕困難,就怕意識不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