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渡河(第1/3頁)
章節報錯
秦築高壘以臨晉國,故曰臨晉。
其後便是關東與關中爭奪的要地。
臨晉在渭水之北,為馮翊郡治所,與河東郡隔著黃河相望。
周圍一馬平川,適合騎兵衝鋒,是楊崢能想到的最好戰場。
司馬昭如果置之不理,楊崢就拿下此城,打通通往幷州的通道,上可與雁門夾擊太原,下可橫掃河內郡,直撲洛陽。
騎兵在手,想去哪就去哪!
一場風雪如期而至,在大地上留下一層淺白。
積雪剛剛沒過馬蹄。
寒冷也是涼州軍的優勢之一。
渭水和黃河恰好結冰,騎兵暢通無阻!
所謂天時,正在於此。
西北人喝了這麼多年的西北風,早已無懼風雪。
尤其是羌人,極為耐寒,很多婦人產子時都不避風雪。
楊崢未到涼州之前,很多羌人都是光著腳丫在雪地裡瘋跑。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苦寒之地也有苦寒的好處。
光腳才能不怕穿鞋的,若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誰還願意把腦袋別褲腰帶子上玩命?
這也是楊崢設定奴隸、待歸、治民,以及十二轉軍功的原因。
有等級就會有動力。
想發財嗎?上戰場砍人去!
想高人一等嗎?上戰場!
想跨越階層嗎?還是戰場!
軍功在涼州就是一切。
只要開啟向上的通道,越窮的人越有鬥志。
這便是涼州的人和。
天時加上人和,對司馬昭的地利,強弱便一覽無餘了。
兵力往往不是戰爭最決定因素。
“司馬昭趕到哪裡了?”楊崢騎在烏羽上,看著白茫茫的曠野,昏沉沉的天地。
身邊士卒包裹的嚴嚴實實,涼州別的沒有,羊皮到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