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祗倒下,朝堂出現權力真空,姜維身為大將軍,自然要回成都。

“沒有蜀軍在旁也好。”楊崢低聲自語,多一方勢力,就多一重博弈,前兩次攻打長安無果,就與蜀軍齟齬不斷。

你防著我,我防著你。

既要互相利用,又要防著被對方利用……

王基在鄭縣深溝高壘,其實玩的也是圍攻壽春那一套。

深溝高壘,結硬寨打呆仗。

不玩花裡胡哨,只拼國力消耗!

楊崢背後的涼州怎麼拼得過王基背後的中原?

但如果不打破王基的鐵圍,讓王基像根釘子一樣在京兆插個兩三年,後面司馬昭的泰山壓頂就來了。

這招雖然乏善可陳,卻是最好的辦法。

“仁佑,你說說如何破王基之鐵圍?”打了這麼多年的仗,楊崢其實成竹在胸,不過還是習慣性的徵求部下意見。

龐青與劉珩配合,在幷州打的非常漂亮。

楊崢只是想他們襲擾和掠奪,沒想到他們拿下了雁門,為涼州開啟局面,開闢了另一個戰略方向。

龐青拱手道:“屬下覺得,我軍優勢在騎兵,無需與王基在鄭縣死戰,應該進攻長安,把戰場拖到長安附近。”

“仁瞻?”楊崢目光望向孟觀。

參謀就要有參謀的價值。

“王基固守渭水之南,以龐會、文鴦掃蕩渭水之北,不如先圍殺此二人,斷王基爪牙。”孟觀拱手道。

這個提議相當令人心動。

不過龐會、文鴦二人很有可能是王基放出來的誘餌。

自己是騎兵,對方也是騎兵,很難圍殺二人。

再說如今的文鴦名震天下,擅長的就是突圍,當年司馬師十幾萬大軍,都沒留下他。

“王基所憑,其實就是渭水,兩年前元凱能在八萬大軍的圍殺中反覆穿梭,最終消滅兩萬河北義從,靠的也是渭水,關中之地,誰得渭水,誰就能來去自如,利於不敗之地!”楊崢一語道破王基的戰略意圖。

有了渭水,再加上北洛水,王基就把長安、鄭縣、臨晉就串聯在一起。

“將軍英明。”龐青孟觀同時道。

楊崢輕笑道:“但王基忘了一點,他的四萬步騎能控制長安到鄭縣的水道,卻控制不了整條渭水!”

渭水何其大也?

四萬人能防住長安、鄭縣、臨晉一帶就相當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