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渡渭(第1/3頁)
章節報錯
司馬昭除了在潼關加強防守,又令校左將軍司馬亮領中軍七千入臨晉,屯騎校尉司馬乾領五千人入武關。
目的很明顯,只要抓著關中的門戶,長安就相當於淮南的合肥新城。
同時讓司馬家的人刷刷戰績。
楊崢欲以關中消耗司馬昭,司馬昭也是以長安消耗涼州和蜀國。
以長安之堅固,只要糧草充足,涼州和蜀國舉國而來也未必能攻克。
消耗個兩三年,等關東稍稍恢復,便如滅諸葛誕一般,幾十萬大軍泰山壓頂。
這時代一場大戰打個一年半載實在再正常不過了。
甘露三年七月,楊崢軍雲陽,王基軍鄭縣,中間隔著一座長安。
鄭縣在渭水之南,背靠華山,向北可支援臨晉,向西隨時支援長安,向南亦可看顧藍田、武關等重鎮。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王基屯兵鄭縣,瞬間在京兆郡構建了一個防禦體系。
長安抵在最前,鄭縣居中,臨晉為翼,潼關為後。
擺出一個防守反擊的架勢,四方有難,隨時支援。
只等楊崢往裡面跳。
“王基以渭水為塹,於南北兩岸立營壘十七座,又伐華山之木造舟楫、浮排,直通入長安,遣龐會、文鴦各引兩千遊騎巡視馮翊諸地,捕殺我軍斥候。”孟觀前來彙報道。
如此一來,長安和鄭縣透過渭水連成一塊。
看樣子,王基打算放棄北面馮翊郡,一心經營京兆郡。
這其實就是幾年前陳泰的策略。
“蜀軍有何動向?”
“蜀將傅僉守陳倉、牙門將趙廣守武功,陰平太守廖化居中策應,據蜀中細作來報,蜀尚書令陳祗病故,姜維返回成都。”
“原來如此。”楊崢點頭道。
陳祗在後世名聲不顯,看似沒有什麼出名政績,但在蜀國非常重要。
調和姜維、黃皓、益州士人、荊州士人幾大派系。
有他在,蜀國這條破船還能湖在一起,哼哼嗤嗤向前劃,他不在了,各方大老誰看誰都不順眼。
黃皓也脫離了制約,姜維以後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以前是暗鬥,以後,就可能是明鬥了。
劉禪想要再找到一個這樣的人,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剛剛搭建起來的權力平衡,又要搖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