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屬下不建議設定牧騎,鮮卑、匈奴非我族類,給其牧場,將來壯大,必定難制,此策後患無窮,軍權不可假手他人。”杜預與其說是勸諫,還不如說是警告。

楊崢一愣,暗道是自己心急了。

漢民羌民設定折衝府沒有關係,漢人服從性強,羌人差不多漢化完成,而且羌人也沒什麼內部傳承。

鮮卑和匈奴就不一樣了,人家以前輝煌過,野性難馴。

一百年後,苻堅的教訓不可謂不慘痛。

萬一楊崢在司馬昭面前跌個跟頭,這些鮮卑、匈奴人會不會反叛?

答桉顯而易見。

南匈奴都漢化兩百多年了,該起兵的時候依舊會起兵。

五胡十六國,想恢復匈奴昔日榮光的勢力大有人在。

杜預道:“將軍若是要擴軍,就大大方方的擴軍,全以親軍名義召入姑臧,諸族混雜,方可防患於未然。”

楊崢一拍腦門,“不錯,要擴軍就大大方方的擴軍!”

隴右豪強差不多都能湊出一萬以上的兵力,優勝劣汰,傷殘老兵退役,把親軍的規模控制在五萬左右。

然後可令周煜在北地、朔方、九原建六個折衝府,尹春在安定建兩個折衝府,周旨在隴右建六個折衝府,兵力上足夠了。

至於新歸附的鮮卑人、匈奴人,還是先讓他們多放幾年的牛羊,漢化完成之後再考慮其他。

不過擴軍要建立在今年的糧食產量、牲畜出欄量之上。

提起擴軍,楊崢就想到了李特的提議。

說給杜預聽。

杜預眼神逐漸明亮起來,“蜀軍這些年國勢日下,段谷一戰,蜀軍士氣跌落谷底,姜維雖舉兵長安城下,沒有兩三年,蜀軍計程車氣難以恢復,姜維不知養兵,反而集結兵力攻打陳倉,多日未克,蜀軍身心俱疲,依屬下看,蜀國撐不了幾年。”

現在是甘露二年,公元二百五十七年,而歷史上蜀國滅亡也差不多是在五六年之後。

杜預的判斷還算準確。

陳倉城中一無大將二無重兵,只有一個田章領著五千魏軍死守。

姜維廖化近兩萬人硬是吃不下。

只能以蜀大將軍的軍令,命漢中三萬蜀軍馳援。

兵力差距這麼大,耗費這麼長時間,陳倉城依舊屹立不倒。

以至於連司馬孚都看出蜀軍的虛弱,令司馬望領七千步騎支援。

蜀軍越發困頓。

若是能吞併蜀國,那麼涼州所有的隱患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