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現在這些船隻是停留在圖紙和模型階段。

既然弄出了模型,說明可以建造了。

“熊津那邊的豪強們不是要船嗎?先弄出一批,給他們試試,然後再改進。”楊崢腹黑道。

這幫士族豪強天天拾掇著大秦攻打倭國,好跟在後面吃肉喝湯。

問題是倭國的耕地就那麼幾塊,距離大秦又遠,價效比不高,還不如留給豪強們,鈍刀子一刀一刀的割。

也是大秦海軍的試驗場地。

“陛下英明……”裴秀乾笑道,大概是沒料到楊崢會如此腹黑。

笑了之後,裴秀拱手道:“臣以為,海上之事不可測,士民一旦到了船上,就與官府脫離了聯絡,應當適度禁止尋常百姓航海。”

楊崢一愣,這條諫言表面看起來愚蠢,實則高明。

等於將海上利益全部收歸士族豪強之手。

屁股決定腦袋,裴秀不愧是士族出身,跟著司馬昭司馬炎混了多年,本質上還是前朝的那一套。

這也是楊崢任命他為工部尚書的原因。

多幹事,少參與朝廷上的是是非非。

“百姓愁苦,能自取于海洋,乃是利國利民之事,朕豈可因噎廢食,禁止海事?”楊崢語氣微微不悅。

楊崢巴不得大秦子民走向海洋,又豈會禁海?

“臣、愚鈍,陛下恕罪。”裴秀趕緊賠罪。

楊崢也沒太當回事,裴秀說的是“適度”禁海,不是完全禁海,說明他還是在為大秦考慮。

事實上,這幾年活躍在東海南海的海賊越來越多。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沿海的很多地區不適合耕種,所以只能走向大海。

還好,這些人有分寸,沒有劫掠大秦的官船,只是不斷襲擾南海諸國,偶爾劫掠士族豪強的私船,有時也會劫掠三韓、倭國、扶南等地。

大體上還在可容忍的範圍之內。

敢渡海出去劫掠的,肯定都是狠人,這些年即便留在大陸上,也是強人,所以不如出去禍害別人。

再說海洋如此廣袤,現在的大秦也沒能力完全吃下。

不過裴秀的勸諫還算委婉,淮南太守夏侯莊的上表則非常直接了,先是在朝中鼓動一番,然後聯絡一干貴戚,不斷製造聲勢,說東海如何如何混亂,簡直成了藏汙納垢之所。

他不上書,楊崢還覺得裴秀只是個人行為,現在看來,是有些人有預謀、有計劃、有步驟的在侵奪大秦和百姓的利益。

其實很多時候,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但中間這群人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