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萬秦軍東出。

浩浩蕩蕩,宛如洪流,欲席捲天地。

楊崢騎在烏羽背上,曾經的良駒已有老邁之象。

不過精神卻異常亢奮,不輸身邊其他駿馬。

偶爾發出一兩聲低鳴,像是在警告其他的戰馬。

楊崢撫摸著烏羽的馬鬃,讓它安寧下來。

回望左右,鐵騎、步甲一眼望不到盡頭,身邊各族將校環繞。

馬蹄聲和盔甲鏗鏘聲宛如悶雷。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前總擔心司馬家對自己泰山壓頂,現在形勢完全逆轉,是楊崢對司馬家泰山壓頂。

此戰幾乎集合了關西所有的力量。

高原諸羌,漠北諸部,河西諸胡……

羌胡、匈奴、鮮卑全都融入大秦的旗幟之下。

諸族融合是大勢所趨,而漢人歷經東漢魏晉,已經處於事實上的衰落期,東漢奈何不了西羌,半壁江山的曹魏勉強壓制住了草原,但鮮卑人的勢力卻在持續壯大,幽並涼三州,幾乎成了胡地,漢人勢力不斷內縮。

到了司馬家掌權,沒有一掃曹魏積弊的能力,局面則更加惡化。

歷史上一個禿髮樹機能就要了司馬家的半條命。

最終還是馬隆自募三千義勇,擊敗禿髮樹機能的十幾萬羌胡聯軍,為司馬家挽回了顏面。

楊崢覺得中原早就被司馬家搞的烏煙瘴氣暮氣沉沉,需要新鮮血液,讓這片古老大地重新煥發生機。

羌胡匈奴鮮卑固然是野蠻的。

但偉人說過,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

中原的文化已經是這個時代的高峰,但士人們沉迷於清談玄學,服食五石散,沉迷於享受,從而造成整個族群精神的腐朽和墮落。

唯有在野蠻的刺激下,方可令他們從虛假繁榮中清醒。

唯有野蠻和文明互相碰撞、交融,方可重塑他們的精神。

歷史也是如此發展的。

但卻是被動的交融,華夏付出了屍山血海,累累白骨……

數百年的血淚才鑄造出隋唐的光彩奪目。

楊崢忽然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在這歷史的十字路口,可以力挽狂瀾,可以讓華夏少流四百年的血淚!

這或許是老天爺讓他穿越的真正目的。

中流砥柱,力挽狂瀾,具天才,立大業,拯斯民於衽席,奠國運如磐石,非大英雄無以任之!

這一刻的楊崢不再是一個人,而是時代大潮流下的掌握氣運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