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吳晉大戰爆發,可見天意在大秦,今年秋收之後,軍用充足,若晉吳還未罷兵,陛下可攻略河東!”令狐盛三句兩句就把話題撤到大戰上面。

“攻略河東?”楊崢也頗為意動。

拿下河東,就能威懾弘農,屆時潼關就沒那麼要命了。

其實這兩年能安心發展,還要感謝孫皓。

不是孫皓纏著司馬炎,中原君臣的目光肯定要轉到關中來。

雖說不一定會打仗,但小戰和持續的襲擾必不會少。

“臣以為時機未至。”魯芝直接反對,“中原行佔田制已數年,正是巔峰之時,前者洛陽大疫,死傷近半,司馬炎調兗豫、青徐之民實之,不出半年,國力復振,蒼天庇佑,孫皓與其糾纏,當此之時,應積蓄國力,不出三年,佔田制日薄西山,均田制如日中天,彼時出征,可雷霆一擊,一戰而橫掃中原,若此時進討河東,則會陷入與中原的泥潭之中,不可自拔,願陛下思之。”

這還是魯芝第一次如此明確的反對。

令狐盛臉上神情一暗。

楊崢衝魯芝拱手一禮,“伯父所言甚是。”

秦國與中原有差距,但這個差距已經不大了。

若是舉傾國之力拿下河東不難,甚至打下潼關也不是沒可能。

但秦軍的銳氣一定會消耗在潼關、河東,後期會陷入疲軟狀態,無法攻入中原。

而司馬炎會調整國策,與秦國反覆拉鋸。

魯芝的意思要麼不打,要麼就打大的,減少百姓的負擔。

令狐盛則有些短視了。

當然,楊崢也知道他的心思,無非是想找司馬家報仇雪恨。

但有些操之過急。

落在魯芝、衛瓘、龐青這些近臣眼中就有些不知深淺。

令狐盛當年若是沒走,現在至少也是張特級別的。

楊崢不介意以前的事,調回長安後,信重一如從前,但其他人卻不這麼想。

憑什麼?

令狐盛不屬於元從系,也不屬於降將系,跟青營系也搭不上邊,所以在政治上就陷入孤立了。

“且看晉吳之戰勝負如何。”楊崢望著令狐盛笑道。

心中有種直覺,孫皓這次要栽一個大跟頭……

鍾會回到建業時,江東士人出城二十里迎接。

“丞相一片赤誠,惜乎,陛下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