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豐年(第2/3頁)
章節報錯
無需官府勸導,很多百姓自行開墾了荒地。
每一里都有一農社,農社中有耕牛和鐵質農具,以接近免費的價格租賃給百姓墾荒。
農社的功能不止於此,還以市場最低價售賣種子。
為貧民提供貸款。
楊崢曾在後世看過一篇文章,古代土地兼併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高利貸。
尤其是天災時,農民欠收,地主豪強發放高利貸,利滾利,沒兩年,附近的地就全部歸豪強所有。
高利貸在西周時就已經出現。
孟嘗君在封地內向百姓發放貸款,作為奉養三千門客的財源,某年封地收成不好,但孟嘗君仍“得息錢十萬”。
到了漢朝,漢景帝劉啟平定諸侯叛亂,連軍中將軍都借過高利貸。
漢景帝還專門對借貸利息的高低定下過規矩。
秦國本就商業發達,持續兩年的災禍,讓不少人看到了商機,觸手伸向百姓。
不過楊崢對民間的控制是前所未有的。
地方基層的里長、什長、伍長,都是楊崢親軍出身,有些還是宣義掾。
宣義掾沒有俸祿,卻成了他們榮譽的象徵,主動向上級彙報地方出現的各種歪風邪氣。
所有楊崢能最快時間反應。
什麼大耳窿、驢打滾、羊羔息、坐地抽等等手段,讓楊崢歎為觀止。
時代不一樣,但人性的貪婪卻是一樣的。
衛瓘很快就制定了法令,凡是利息超過一成半全都是高利貸,放貸者十倍本金罰沒,舉報者得三成。
秦法嚴苛還是非常深入人心的。
只是放出風聲,民間高利貸便銷聲匿跡了。
百姓因農事借錢可以到農社,商人因商業借貸可以到蘇泓的錢莊。
民間風氣大為好轉。
也不知道是不是楊崢稱帝后,真的給秦國衝了個喜。
從三月到五月,節氣都很正常,該下雨就下雨,該放晴就放晴。
關中難得的安寧不少。
百姓得到農社的支援,開墾的荒田,用來種桑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戶戶的院落裡養著雞鴨鵝豬,池塘裡養著魚,後山上養著羊。
一些府兵的家眷還蓄養了牛和馬。
楊崢視察渭北的村落,只聽見到處都是犬吠聲和孩童的嬉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