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合力(第1/3頁)
章節報錯
西套屠滅鹿結部,被嚇到的不止是河西諸部。
武威計程車家豪強也被深深被震懾到了。
但另一方面,楊崢的強勢與鐵血也證明他有能力角逐雍涼。
幾百年來,士家豪強最擅長的便是站隊。
所謂忠義,不過是拿出來裝點門面的。
荀或忠於漢室,但荀家卻先後投奔曹魏、司馬晉,成為魏晉時最鼎盛的門閥。
在楊崢看來,世家門閥如同藤蔓,你強大了,永遠不缺依附者。
皇甫氏倒向楊崢之後,安定張氏、伍氏,隴西李氏、武威賈氏、廖氏、索氏等等全都在向楊崢妥協。
是時候開始科舉了。
楊崢望著日漸繁榮的姑臧城喃喃自語。
戰爭的傷痕彷佛已經被癒合。
百姓恢復以往安定的生活。
南來北往東去西歸的商賈漸漸增多。
對楊崢最支援的,除了西平軍民,就是這些商人了。
楊崢的刀推進到哪裡,他們的身影就出現在哪裡。
整個河西,不,是整個北方,楊崢的商稅最低,而且還有安全保障。
只要進入楊崢治下,就不會有層出不窮的馬匪山賊,也不會有隨意攔路設卡的軍士,更不會有地方官府隨意找個藉口就抽走一半商品。
西平的鹽、皮貨、牲畜都是緊俏貨物,又橫亙在蜀國、中原之間,蜀國的錦帛織品、漆器、竹器,魏國的青釉瓷器、陶器都要經過河西進入西域。
經濟的核心就在於流通。
楊崢北上河西,帶來的不是死亡,而是更加的繁榮,涼州士族豪強都分到了一杯羹。
利益捆綁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結盟手段。
盛夏來臨之時,楊崢頒佈政令,讓各郡、各縣推舉賢才。
西平發展成現在的規模,青營明顯跟不上了。
十五六歲的孩子當縣令本身就是一場災難。
而退役士卒很多都是目不識丁之人,楊崢相信他們的忠誠,但把他們放在那個位子上,不僅害了他們,也害了地方百姓。
現在的處在崛起的關鍵時候,缺少的正是地方文治人才。
這也一直是西平的短板所在。
同樣,士家豪強也需要以這種方式,進入楊崢的框架之中。
而他們早有準備,家中年輕有為子弟,都被推選出來。
由鄉入縣,由縣入郡,由郡入姑臧。
七月的涼州並不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