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前,求援使者便已經到達長安。

“令君,只需三千精銳,便能擋楊崢於關外!”連日狂奔,使者的聲音都嘶啞了。

司馬孚閉目,左右幾員將校也都一言不發。

楊崢既然能擊敗郭淮、鄧艾,那麼就能擊敗他司馬孚。

三千精銳,也僅僅只能擋住楊崢,無法改變涼州大局,但若是派出三千精銳,蕭關還是丟了,那麼長安就危險了。

郭淮兵敗,雍涼軍損失慘重。

司馬孚入長安收拾爛攤子,派侄兒司馬望領四千精銳入天水,接掌郭淮舊部,穩定隴西局勢。

這個時候,整個長安也就才六千守軍,其中五千人馬還是他從洛陽帶來的。

蕭關與長安,孰輕孰重,現年七十六歲的司馬孚自然能分清。

尤其是這個權力承接的關鍵之時。

不能出絲毫差錯。

比起蕭關,司馬孚更在意郭淮留下的權力真空。

郭淮的家眷被送往洛陽之後,關中便真正為司馬家所有!

“楊崢沒有攻打長安的實力!”良久之後,司馬孚嘴中緩緩吐出一句話,“而且,安定有張氏、皇甫氏、胡氏,足以抵擋。”

張氏、皇甫氏這些西北豪族與楊崢兩敗俱傷,倒是司馬家樂於見到的。

至於胡氏,其嫡系也遷往洛陽和下邳,留在安定的不過是些旁支。

而且以現在司馬孚的年紀,實在不適合遠征去打一場惡戰。

“令君……”使者還在苦勸,但看到司馬孚眼中射出的寒光之後,喉嚨裡的話便卡住了。

司馬孚拂袖而去,留下失魂落魄的使者……

咚、咚、咚……

戰鼓聲轟鳴,自從楊崢出現在關下之後,西平軍士氣大振。

楊崢只是靠近關城,士卒們便奮勇爭先。

一個又一個的爬上城頭。

天下之事,其實沒有那麼多捷徑。

有捷徑的地方,也一定有巨大風險。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優勢在我,就沒必要玩險的,堂堂正正的碾壓過去就是了。

歷史之中,哪有那麼多的以少勝多、奇謀妙計?

噹的一聲,一支羽箭釘在楊崢胸前,卻被胸甲彈開,劉珩領著十幾名親衛在前面架起了盾牌。

楊崢雖然沒有真的攀城,但帶給士卒巨大的激勵。

上萬人怒吼著四面圍攻,爬上城牆。

就在城牆搖搖欲墜時,忽然一支人馬登上城牆,如風捲殘雲一般,砍殺城牆上的西平軍。

連擋在他們前面的守軍,也一概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