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消失(第2/3頁)
章節報錯
尤其是近期韋竺的文工團小隊快速壯大,深入各軍之中,一個個聲色並茂的小故事,讓羌胡胡們知道什麼是仁義禮智信、忠勇孝恭儉。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
西平不敢說人人能吃飽飯,但人人吃上飯,不餓死人,不凍死人,基本做到了。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孤寡撫卹。
比之於五年之前楊崢沒來時,有天壤之別。
楊崢的威信也因此而達到頂峰。
過了幾天,在春耕即將開始的時候,各折衝選拔的勇武健兒依次趕來西都。
還有青營最新畢業的一批兒郎。
聚集在演武場上。
兩邊各有三百多人。
楊崢站在中間,看著這些年輕的臉龐,心中感觸良多。
苦心人天不負。
這麼多年的苦心經營,換來了西平的噴薄之勢。
楊崢隱隱有種預感,鉅變馬上就會到來,是扭轉這個時代,還是被這個時代淹沒,就在未來的一兩年內。
司馬家要往前走,收拾了淮南之後,絕不會放過西平!
“西平之希望、之未來,皆在爾等雙肩之上!爾等願與某浴血而戰乎?”
“願!願!願!”
府兵健兒與青營兒郎同時舉起了拳頭。
楊崢站在臺上,府兵賜以環首刀,青營賜以漢劍,刀鞘與劍鞘上都刻有“重振華夏復我神州”八字。
今年能有三百多名宣義郎合格,楊崢大為欣喜。
這極大了補充了西平人力的不足。
也能加強楊崢對地方對軍中的控制。
而三百多名健兒,則大多出自羌胡二代,體魄強悍,驍勇善戰,材武過人,在孩童少年時經歷過顛沛流離,經歷過戰火摧殘,學會了漢言之後,被選為健兒,開啟上升通道,未來幾年,會成為軍中骨幹,幾乎是楊崢的天然支持者。
西平在經歷新一輪的整頓之後,變得更有活力和生機。
楊崢給了所有人希望,所有人都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是以奴隸、待歸、治民、府兵、士卒能各安其命。
fo
隱隱之中,似乎他們比楊崢更加期盼爆發的那一天到來。
西平如同一頭勐虎,蟄伏在西北邊荒之地。
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相爭也。
楊崢轉頭望向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