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將軍願一千石贖一人,一共是一萬石,多的一千石,我將軍特意感謝楊太守……”使者第四次來西都。

西都與姑臧不算太遠,也不算太近,快馬加鞭,兩天左右。

“多少?”楊崢懷疑自己聽錯了。

雖說可以討價還價,但一萬石跟一百萬石,差距也太大了吧?

這是把自己當叫花子了。

虧自己當初還有些不好意思。

“胡刺史這段時日沒少收長安送來的糧食啊,七十多萬石啊,怎麼也要分點西平啊。”楊崢直接點破。

再說就算胡奮缺糧,鄧艾缺糧嗎?

屯田多年,遠近皆知南安富得流油。

西平之事胡奮、衛瓘瞭如指掌,但雍涼發生什麼,也瞞不住楊崢。

使者眼神有些怪異起來。

“回去告訴胡刺史,西平的確有困難,一萬石還不夠塞牙縫的,這樣吧,一口價,三萬石一人,公道價,這幾個將領的家族湊湊,怎麼也能拿出來。”楊崢都幫他們想好了。

三九二十七,二十七萬石糧食……

雙方價位差距太大,楊崢就是不鬆口,使者只能灰熘熘的離去。

西平九月一過,天氣就轉涼。

而各地的忙碌依舊在繼續,開田,平整土地,修路、築渠。

大概是楊崢的獅子大開口有些惹惱的胡奮。

幾個胡部又南下掠奪,正遇姜伐野的羌卒,大敗而歸。

適當的敵襲,也讓百姓與西平軍府同仇敵愾。

北面深山老林中的一些部落,以前不怎麼鳥西平,現在一個個都聽話了。

派去的民營屯長、什長也受到了禮遇。

南面捷報頻傳。

施行十二轉軍功制後,府兵戰鬥力直接爆裂,相當於為自己打仗,人人奮不顧身。

而羌人還處在奴隸社會,兵甲戰備不全。

一百多年前,對付漢軍,提著把鋤頭、根削尖的棍子嗷嗷叫就衝上去了。

當他們發現提著環首刀、挺著長矛、穿著皮甲鐵甲的敵人也是羌人時,對他們的心理衝擊何其之大?

四路府兵,長驅直入,往往能擊破數倍之敵。

看到捷報,楊崢頗感欣慰。

能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持續四五百年的制度,自然有其獨到之處。

而楊崢能清楚感覺到,自從分田減賦、府兵制等等一系列措施頒行之後,西平也進入高速發展期。

每到秋天,西域諸胡就紛紛南下西海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