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軍功,二是俘獲掠奪,三是戰後賞賜……

全都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古往今來,土地就是最強戰鬥力。

一次次王朝的興起與分崩離析,大部分都是跟土地有關。

秦商鞅變法,北魏均田,西魏府兵,其實都是在處理土地與人的關係。

“屬下有一個疑惑,若是府兵出戰,田地誰人打理?很多羌胡士卒都是孑然一身,娶了婆娘才兩三年,兒女幼小,地裡無人打理。”尹春還是動腦筋的。

尹春、周放、袁效三人,尹春的潛力最大,所以楊崢才提拔他出來,獨當一面。

秋收之後,土地裡還會補種些豆黍蔬菜之類。

在冬季來臨之前,還要稍稍平整土地,施肥等等。

婦孺肯定完成不了。

楊崢拍拍他的肩膀,“很好。”

所謂摸著石頭過河就是如此,不怕有問題,就怕找不到問題。

杜預也頗為讚賞的看了一眼尹春,“尹統制有何妙策?”

尹春作為河曲的最高長官,提出問題之前,肯定想過解決方桉,看了一眼楊崢。

楊崢微笑鼓勵,“但說無妨。”

尹春道:“屬下以為,折衝長史可向屯田司申請,然後組織屯田奴隸,集中處理,消除士卒的後顧之憂,此可為定製。”

“不錯。”杜預讚許道。

一個折衝府一千五百士卒,也就一萬五千畝土地,對於屯田司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你還有什麼想法,一併說出來,此地沒有外人,不需藏著掖著。”楊崢深知尹春內斂的性格。

《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尹春慚愧一笑,“知我者將軍也。”

楊崢和杜預都笑了起來。

“屬下的確有些想法,既然是軍功授田,那麼軍功如何算?是士卒個人斬首計,還是集體軍功算?”這個問題頓時問到了根子上。

楊崢頓時對尹春刮目相看。

西平武夫眾多,文吏也在緩慢增長之中。

但這種洞悉軍隊細微之處的人還是少見。

這兩年尹春成長不少。

秦以人頭計軍功,漢改為割耳。

而到了三國,戰事頻仍,又變成斬首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