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一章 缺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宣義司更是蓬勃發展。
不過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欠缺大量合格的軍官。
西平一共十六折衝府,每府置折衝都尉一人,左右副尉各一人,牙將、長史、兵曹、宣義令各一人,一共就是一百一十二名中高階軍官。
折衝都尉和左右副尉不僅要會打仗,還要一定的管理能力。
其餘牙將、長史、兵曹、宣義令等也都是各司其事。
牙將還好說,西平不缺會砍人的勐男。
長史、兵曹、宣義令則是文職了。
長史管田,兵曹點兵,宣義令則管思想和監督。
絕不能混為一談,否則就不是培養府兵,而是讓牙兵牙將提前登場。
而西平到處缺文職。
楊崢仔細思索了一番,該大膽啟用人才的時候,就絕不能束手束腳。
楊崢與魯芝立即趕回西都,辦了一個速成班。
優先從青營中招募子弟,傷殘士卒再度被啟用,只要頭腦靈光,全部弄過來。
楊崢手把手教他們怎麼折衝長史、兵曹。
又從全軍選拔勇武之士,充為牙將。
幾乎忙的腳不沾地。
沒有經驗不要緊,大家一起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折衝都尉和左右副尉在西平已經算是高階軍官了,馬虎不得,楊崢發下政令,西平人人可以參加招募。
看似沒有門檻,實則門檻非常高。
老兵們極為踴躍。
武勇他們倒是不差,都是砍人的一把好手,拿起刀子就兩眼發紅的那種。
但要他們管理屬下兵備、田地,就太難了。
十六個都尉,只有四個略通文墨的老卒勝任。
所謂略通,就是能寫出自己名字,勉強能算出一百以內加減的水平……
這個時候也只能趕鴨子上架了。
青營的子弟如同韭菜,還沒長齊,就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剩下一些十一二歲的半大孩子,實在派不上用場。
不過考核之後,倒是有幾個人引起了楊崢的注意。
第一人西都城賊捕掾林森,字茂興。
賊捕掾就是捕快。
其父林忠原是親衛營一伍長,當年明月峽大戰俄何燒戈時,負傷退役,轉為屯田司馬,管理建威城屯田。
林森因父功而被提拔為西都賊捕掾。
倒不是因為他勝任都尉,而是他的一根長矛能跟劉珩斗的有來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