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章 宣義(第1/3頁)
章節報錯
宣義郎們的熱情被徹底點燃了。
很多人看到了其中蘊藏的巨大機會。
宣義司是與軍謀司、屯田司並立的新衙司,還是由楊崢親自掌管。
宣義郎們奔走於各軍,不僅完成本部的職事,還向沒有宣義郎的新軍宣義。
就連鄧艾軍俘虜們,也受到了感染。
“義”這個字在華夏語言中非常巧妙,也非常適合楊崢。
天下大義不僅僅只是朝廷的名義、名分。
再說曹丕代漢,司馬懿奪權,本身就是在傷害朝廷的神聖性和名分。
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任何時候都不缺深明大義之人。
也許楊崢構建的只是一個謊言。
出於一人之口是謊言,出於千萬人之口,就不是謊言了。
這時代人終究是民風淳樸。
而且此前也從未有人對他們說過這些。
這時代能被相信的東西本來就不多。
按照這時代的規則,楊崢其實不用對他們說這麼多,也不用這麼對待他們。
俘虜就是奴隸,奴隸的一切都屬於戰勝者。
可以任意驅使他們,奴役他們,屠戮他們。
但楊崢沒有這麼做,而是管理。
一些受傷的人還被救治。
重傷致死之人,也被掩埋。
秩序的強大永遠是潛移默化的、循序漸進的改變人心。
俘虜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不好,心中有數。
鄧艾對自己都這麼兇殘,更何況對他們?
戰敗,也讓鄧艾與朝廷的威信一落千丈。
此消彼長,楊崢漸漸高大起來。
俘虜中先是一小部分人被感化,然後不斷蔓延,人總是從眾的。
宣義郎們介入之後,俘虜們就被賦予了尊嚴。
可以寫家書,可以提一些不過分的要求,可以說出自己的困難……
宣義郎們都盡力滿足他們,實實在在的為他們解決問題,自然也就贏得了他們的心。
俘虜們的心也就慢慢轉變過來。
一些積極之人經過評估之後,被吸收進宣義司。
楊崢趁機給了宣義司更大的權力和錢帛支援,讓這些轉化過來的人,回到自己的家鄉,暗中宣傳西平的分田減稅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