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九章 認同(第1/3頁)
章節報錯
規劃好折衝府之後,楊崢與魯芝親自一個個實地巡視。
西平郡在兩漢時,其實屬於金城郡。
一向戰爭的前沿。
兩百年來羌胡之亂就沒斷過,幾乎每座城池都經歷過戰火的淬鍊。
沿湟水向東,沿黃河向北,很多廢棄的塢堡稍加修葺就可以用。
而塢堡周圍大量的農田,剛剛被戰俘們耕種。
“漢以金城郡名之,意為西方之鐵壁。經營此郡,向北挾制涼州,向東逼迫關中,向南則壓制隴右!”魯芝望著滾滾向北的黃河道。
如果涼州像一頭臥虎,則金城如同一把匕首抵在勐虎柔軟的脖頸上。
蒙恬以此地驅逐匈奴,霍去病以此地取河西四郡。
所以金城不僅懸在武威脖頸的一把刀,也是狄道頭頂上的一把刀。
捏住南面咽喉之地河關,枹罕與狄道就在刀鋒之下。
如果楊崢想有所進取,則金城不可失。
即便想退守,金城也是西平、西海的一道屏障。
是以,楊崢在此設五座折衝府。
各城還有守軍。
龔飛稚領三千親衛營步甲屯於黃河之東的重鎮榆中。
張特領六千銳步營屯於允吾,接應四方。
東面統制,有臨機決斷之權,理論上,金城郡的府兵守軍都可以調遣。
魯芝帶著一幫青營剛剛出山的少年丈量土地,主持分田事務。
楊崢則接見宣義郎。
對待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子弟和孩子。
大部分宣義郎都是漢人少年。
但其中也不乏羌胡少年,睜著藍色、褐色、澹黃色的眸子看著自己。
那眼神如同在看待父母一般。
而楊崢對他們不敢說有多好,但基本的需求都是超額的。
食有肉,衣有裘,最有學問的人教他們讀書識字,最勇武的將士教他們武藝。
若是有空閒,楊崢還會親自上課,講解華夏名將的赫赫功績。
衛青、霍去病、趙充國、傅介子、班超、陳湯、馬援、竇憲、耿恭……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封狼居胥、燕然勒功、投筆從戎、蘇武牧羊、李廣射虎,十三將士歸玉門!
漢書可以左酒,令人不知不覺沉醉其中,大漢的勐人實在太多了,有時候楊崢自己都講的康慨激昂,恨不能投身於那個壯懷激烈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