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讓楊崢欣慰的是,從軍中出去的信只有三封。

是誰,楊崢沒興趣知道。

這三人沒有造成任何災難性後果,說明自己對軍隊的掌控力還是很強大的。

其實只要制度上沒有漏洞,羌胡將領也翻不起大浪。

如同盛唐之時的安祿山,其實是鑽了唐玄宗人事上的漏洞。

經歷此戰之後,楊崢反而覺得在面臨洛陽朝廷的壓力時,羌胡將士反而比漢軍可靠一些。

宣義司成立後,

接到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宣揚羌漢同宗、羌漢一體。

在軍中、地方大力宣傳。

當著諸將校的面,楊崢把所有的信都燒了,“以前是以前,以後是以後。”

將校們一個個面露佩服之色。

但同時也有些驚懼,密信為何會出現在楊崢手上,這本身也是一個警示。

框架搭建起來,肯定有不完善之處,但會慢慢改進,不用急於一時。

楊崢與杜預巡視金城郡諸城。

奴隸大軍已經返回各自的屯田。

鄧艾軍俘虜一隊一隊押往田間,親衛營提著刀弓鞭子,督促他們幹活。

稍有不從,便是一頓鞭子。

田壟上木樁上還掛著幾顆人頭。

殺一儆百這招永遠不過時。

“金城郡可以效彷鄧艾的南安郡,沿黃河、湟水十里一塢堡,二十里一烽燧。”杜預建議道。

彈劾奏表和請願書上去了,也不知朝廷是什麼意思。

大機率只能預設現實,然後暗中集聚實力,等待下一次的翻臉。

跟西平死磕沒有意義,還要從長安或者洛陽調集重兵,吃力不討好,司馬父子應該不會這麼幹。

破羌一戰,為楊崢贏得了發展時間。

“這是當然,下一次鄧艾再來,就會看到一座銅牆鐵壁的金城郡,不過下一步,還請元凱教我。”楊崢知道自己短處,爭鋒與兩軍之間,是自己的長處,戰略發展,就是自己的短處了。

而杜預算是楊崢手上唯一具有戰略眼光的人才。

軍謀司成立的初衷意義便在於此。

不能總楊崢一個人摸著石頭過河。

萬一沒摸準,栽下去,可就再也沒有爬起來的機會。

杜預眼神閃閃發亮,“東守西出,北和南撫!”

楊崢愣了一下,“西海已然到手,荒川異域,勞師遠征,似乎有些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