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屯田(第2/3頁)
章節報錯
別說吃肉,一年能吃飽一兩頓就是不易。
衣服更是慘不忍睹。
在楊崢印象中,與叫花子差不多。
實實在在的賞賜,比任何廢話都有效果。
羌人逐漸適應新的身份。
其實除了一個奴隸的身份,羌人的生活有著本質的改變。
只要不違背校尉府的法令,他們就不會被鞭打和欺辱。
而漸漸的,楊崢發現羌人性情剽悍是一面,忠厚卻是另一面。
在自己的威權建立之後,羌人逐漸服從起來。
大量的土地被耕種。
從湟水河谷到黃河谷地,一片生機盎然。
大亂之後有大治。
經歷了慘烈的戰爭之後,人心渴望安定。
秦涼溝通西域,自兩漢以來,就是殺伐之地,先有漢武大舉西進,後有先零羌、燒當羌掀起的羌漢大戰。
西域的胡人也趁機起事,還有蜀國動不動北伐。
楊崢的強勢征服者人設,給了羌人巨大的安全感。
李二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楊崢從南殺到北,從東殺到西,西海湖畔,大通山下,還有累累白骨堆成的京觀。
赫赫軍威,誰人不服?
楊崢提著刀子左顧右盼,防止有人鬧事。
杜預則清查人口田地,比他還忙。
西平通文墨之人太少,杜預不得不調集青營中的孩子,以及漢民中頭腦靈活之人,親自教習。
朗朗讀書聲在這邊荒之地響起。
萬事開頭難。
而世上也沒有難事,只怕有心人。
杜預的水平沒話說,儒家教義深入淺出,往往數言,就能明教經典,還旁證左引,妙趣橫生,讓偷偷聽課的楊崢歎為觀止。
這時代孔孟之道還是非常可取的,沒有經過朱程理學的思辨階段,雖被董仲舒“加工”過,但大抵還處於原教旨階段,比較生猛。
比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
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都有深刻的哲理,拿到後世都不過時。
楊崢記得後世看過一則新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道德經,與市面上流通的存在很多差異。
很多典籍,斷句不對,就是另外一層意思,更不用說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