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刻起,奴隸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冶無戴不會放過殘殺他們家眷的仇人。

楊崢的目的也已達到。

心中不免嘆了一口氣,暗道自己終究是被這時代改變了。

想起當初在駱谷,龐會斬殺蜀軍俘虜,自己天真的上去求情,那一刻,不知被多少人暗中嘲笑。

想要踐行心中的仁義,首先要有絕對的實力。

弱者的仁慈是可笑的。

種種雜念在楊崢心中一閃而逝,遂下令將人頭堆成京觀。

一把火燒了冶無戴的老巢。

激怒敵人,只有徹底激怒敵人,敵人才會犯錯。

眼下的西海已是不死不休之局。

殺了人之後,俘虜的眼神逐漸發生變化。

恐懼中帶著一絲瘋狂和兇狠。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

大軍起行,牛羊和女人在前,健馬馱著輜重與俘虜軍在中,羌營賨營騎馬在左右,楊崢領著親兵在後。

八月的風,已經帶著些許寒意。

更多的是血腥和屍臭氣。

大量斥候散佈東南西北。

此時冶無戴的大軍剛剛進入臨羌城。

如楊崢料想的一樣,人困馬乏,各部離心。

當時的六七萬之眾,號稱十萬大軍,回返時,不過三四萬之眾。

楊崢手上近六千眾,兵力差距太大。

如果這六千人全部是訓練有素的羌營、賨營,楊崢不介意在草原上與冶無戴掰掰手腕,但真正的核心部眾只有三千人。

新加入胡營和奴隸軍目前還靠不住。

而西海畢竟是冶無戴的地盤。

在別人的地盤上與六七倍的敵人決戰,楊崢腦子還沒燒糊塗。

這支軍隊如同楊崢的孩子,一步一步培養,茁壯成長,終於有了一絲強軍的氣質。

楊崢更不願硬拼。

只能先進入日月山,依託羌賨的山地優勢,消去敵人的騎兵優勢。

然後靜觀其變。

當日在部落首領們面前的豪言壯語,一半是真,另一半則是吹牛。

不過能有一半機會,對楊崢而言,已經非常寶貴了。

在此之前,兩人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對手。

大戰未起,斥候們的殘酷絞殺早已開始。

一支支百人隊如狼群一般在周邊遊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