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堡中熔爐、器具都是現成的。

楊崢先讓狄道城鐵匠煉一次。

四個鐵匠來自各地,多年隨軍,服從性極好。

楊崢承諾他們的待遇比狄道城高了三倍,又前所未有的尊重他們。

四人自然賣力。

不過效率實在低的驚人。

從上午巳時到傍晚酉時,整整四個時辰,八個小時多,才加工出一小方鐵錠。

生鐵大多灰色,這塊鐵卻是淡褐色。

比胡人鐵匠熔鍊的強上不少,跟枹罕城的鐵礦也相差無幾。

採用木炭之後,鐵錠已經在向鋼轉變。

但楊崢不想止步於此。

軍隊的品質實則取決於鋼鐵的品質。

漢末至魏晉,戰火不斷,裝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具裝騎兵、長槊、明光鎧、鈍器也逐漸在戰場上出現。

蜀國以一州之力北伐,壓制曹魏,諸葛武侯製造的各種先進武器佔了很大原因。

“純度還不夠,繼續。”楊崢仔細端詳著鐵錠的紋理。

雖然不知道怎麼鑄造,但一定的物理知識還是有的。

魏晉時代,盛行的百鍊法,爐火中反覆淬鍊鍛打,錘去其中雜質。

不過這種方式只適合淬鍊神兵利器。

所以三國時代名刀名劍層出不窮。

楊崢只知道一個道理,想要高品質的鋼鐵,必須提高煉爐的溫度以分離鐵和渣,讓碳快速滲入。

忙了一整晚,楊崢一步步的來,先將煉爐改造,又增加了兩架橐龠,然後檢查木炭。

眾人齊心協力,到凌晨雞鳴的時候,終於又得到一塊青黑色的鐵錠。

硬度和韌性都得到了極高的提升,品相不錯,勉強夠用。

以目前的條件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樊鐵夫、許異、張孟兆、薛元祖,你們四人現在是鐵坊主事,胡人鐵匠和礦山都歸你們管,在這塊鐵的基礎上,每提升一次,或者產量增加,我賞你們百斛糧食!”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有了激勵就有了動力。

四個鐵匠大喜。

漢五銖錢本來是一個成熟的金融體系,信用又高。

但董卓把持朝政之後,為了掠奪民間財富,收取五銖錢重新鑄造小錢,能怎麼偷工減料就怎麼來,既不鑄字,也無輪廓。

兩漢盛行了三百多年的金融體系瞬間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