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奔波了一刻多鐘,汽車開到了村西最高的山峰上停下來。

極目望去,一望無邊的山場,綿延百里,一塊塊用石頭砌成的層層疊疊的梯田,展現在眼前。

支委委員指著最東邊的地塊告訴他們,這裡是最大的王不留藥谷,大約三百畝土地。

他又向北邊指了指,介紹說,這裡開發了知母藥谷,比東邊的王不留藥谷還要大許多。

然後面向西邊,指著一塊塊梯田,介紹說,這裡的土地適合苜蓿生長,這裡四百畝都是苜蓿藥苑。

最後,他指著南面的山地,介紹說,金銀花是喜陰植物,南邊山場部分都是陰涼多,日照少的地方,所以安排在這裡種植金銀花,金銀花采摘期一定不能錯過,時間要求非常強,只有遵循這一規律,才可以採集到最優質的產品來。你們看,不用說這裡的基地是四個當中最大的。

支委委員介紹了金銀花之後,停下來,興致勃勃的開始欣賞起來,似乎有些得意忘形。

三嘎子在辦公室聽支委委員說,還有酸棗生產基地,怎麼四面八方都看來,也不見酸棗呢?

他有些納悶,難道這傢伙又在五吹六拉不成?

就在三嘎子張口要問的時候, 菲春說話了。

“委員同志,酸棗基地在哪裡呀?很遠嗎?”

菲春也陶醉在這還不見綠色的山場上,小聲問道。

“哈哈,你們有所不知,我們這些藥谷重地的酸棗樹是受到村規民約保護的。你們留心看一看就知道了,這裡一千多畝的山場,所有崗坡地埝都長滿了酸棗樹,哈哈,要說面積大,就屬酸棗基地了!”

經過支委委員這麼一個點撥和提醒,大家一下子恍然大悟。

原來這裡才是最大的酸棗生產基地。

秦大友提議要去看一看酸棗仁是怎麼加工的,支委委員一下子來了興趣。

“這個加工嘛,你們不是都知道了蘋果生產的一百二十八道工序嗎?酸棗仁加工也要經過八十八道工序呢?去年收購的酸棗,年前剛剛加工完成。你們最好還是下次來參觀吧。”

三嘎子對酸棗仁加工也非常感興趣,他也希望去看看。

因為郎家川村一帶,到處都是野生酸棗,也是風生風長,漫山遍野,缺少的就是管理與保護。

如果能夠像富崗人那樣,用心努力,加強保護與管理,相信不久的將來,又一個富崗山莊在郎家川村出現。

“唉,對了,你們看,向西邊被大山遮擋住的後山,老支書還建築了一座大壩,那裡有常年不斷的水庫,所有藥谷基地用水,都是那裡出來的。

為了確保旱澇保收,村裡還在南邊和北邊的半山腰,分別打了兩眼深井。平時這兩眼深井僅供應村民飲用水。”

支委委員說完,大家立刻鼓掌歡迎,掌聲一直在山谷裡震盪著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