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過了三年多的時間,他的書店主人要翻蓋新房子,他一時尋不找租房,因為侄子的到來,就在火車站廣場附近擺了書攤。

經營一個室內書店相對容易的多,而要經營了室外的書攤,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

主要是需要人手,外邊的人非常複雜,常常會有丟書的現象。

於是,他又一次開始尋找書攤助手。

再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些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需要的工廠企業逐步開始下馬。

秦有德的女兒秦桂芝所在了省會造紙廠首先下馬,他的女兒一夜之間失業了。

很多朋友都勸秦有德找一找熟人,通一通關係,給女兒再另外安排一份工作。

但是思想作風過硬,堅信理想信念的幾十年的老黨員老幹部,硬是頂住了親朋好友各方面的壓力,讓女兒堅持走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道路。

因為女兒最初參與了父親書店的設計與經營,對書店生意瞭如指掌。

現在又是圖書銷售的黃金時代,於是女兒欣然接受了父親的安排,也選擇了做書攤生意。

八十年代以來,全國各地文化逐漸繁榮起來,各類報紙、圖書、期刊,特別是文學藝術類圖書,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

女兒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很快進入了正常的經營狀態。

不久,秦有德接到了自己的同鄉戰友郎鬼子的請求,希望能為自己剛唸完初中的二閨女郎菲春找一份工作。

於是,秦有德答應了老戰友的請求,把菲春接到了省會城市,讓三嘎子秦貴友把戰友的姑娘郎菲春接到了他的書攤上,開始了新的正常的工作,併成了三嘎子的得力助手。

有了二閨女菲春幫忙,他們家開的兩個書攤一下子紅火了起來。

二閨女儘管長得一般,有點像她孃的雛形——大胸大嘴,面板微黑,寬臉寬肩,長眼長臂,苗條中略帶著翹翹臀。

這姑娘最大的優點是眼裡有活,幹活賣力,說話精巧,特別容易吸引購書者。

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深得秦有德女兒和秦貴友的喜歡,尤其是在省城裡幹了五六年的三嘎子的喜歡。

從十六七歲來到省城,到郎菲春的到來,三嘎子已經從一個愣頭青,變成了一個二十二三歲的成熟青年。

這一歷史性的轉變,讓他對愛情的渴望,婚姻的期盼,成為生活的主要構成。

前些年在碌碌無為,無所事事的狀態中走了過來。

他現在回想起來,處在省城還沒有處在鄉下好。

這裡都是花花綠綠的世界,都是玩世不恭的女孩,他更覺得自己出身農村,根本就無法跟人家女孩交流,更談不上處物件談戀愛了,甚至就連線近人家的機會都沒有。

要是這樣下去,自己這輩子非打光棍不可。

令人巧合的是,上帝從來都不會虧待一個無辜的男孩,眼下觀音菩薩為他安排了一個年輕的少女,他覺得自己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